考古|这个最新考古发现,能证明“南海I号”来过广州吗?( 二 )


| 实证 |
“酒库”和“沉船”发现的大罐高度同源
2021年8月 ,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南海博物馆和南越王博物院等单位 , 到南海西门村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址进行现场踏查 , 并陆续采集到一些标本 。
李灶新有了新收获:“我发现一块上面有文字的陶片 , 它表面的酱釉色和文字的戳印方式和南海I号出水的非常一致 。 ”
考古|这个最新考古发现,能证明“南海I号”来过广州吗?
本文图片

李灶新在文头岭窑址发现的酱釉色陶罐碎片
紧接着 , 他们又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利用科学仪器对几组不同来源的瓷器标本进行XRF产地分析 。
结果表明 , “南海I号”沉船上的酱釉器有些确实产自奇石窑或文头岭窑 , 并与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同类产品关系密切 , 从而证实“南海I号”的部分货物与广东窑口、与广州作为宋代贸易古港的历史密切相关 。
唐宋时期 , 广州是东方第一大港 。 唐开元二年(714年)在广州始设市舶使 , 宋开宝四年(971年)在广州首设市舶司来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
考古|这个最新考古发现,能证明“南海I号”来过广州吗?
本文图片

“南海I号”出水的“玉液春”罐文字
朝廷不但派使者到海外招诱藩国进贡 , 还要求市舶司及港口所在地方官员对到来的藩汉商人热情迎送 , 招待用酒就来自地方官府所设的公使酒库所酿造的“公使酒” 。
“南海I号”沉船出水的大罐上 , 发现了自铭“酒墱”“玉液春”或各姓氏宅号的戳印等信息;而在南越国宫署的“公使酒库”基址上出土的大罐 , 也有同铭“酒墱” 。
考古|这个最新考古发现,能证明“南海I号”来过广州吗?
本文图片

“南海Ⅰ号”出水的“酒墱”款标本
考古|这个最新考古发现,能证明“南海I号”来过广州吗?
本文图片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酒墱”款标本
据此考古专家认为 , 这些大罐很有可能是广州地方官府或私营作坊在奇石窑和文头岭窑订制的装酒容器 , 用来罐装广州“公使酒库”或家族作坊生产的官酒、私酒 , “南海I号”到广州装上它们出洋 , 不幸沉没于几百里外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海域 。
| 关联 |
窑口生产 , 港口集散
李岩认为 , 奇石窑产品在“南海I号”船上有发现、在宋代贸易集散地广州有发现 , 在本地窑址也有发现 , 三者具有密切的关联 , 这是“南海I号”与此次奇石窑考古极有价值的一个特色 。 这表明 , “南海I号”曾停留于广州 。
考古|这个最新考古发现,能证明“南海I号”来过广州吗?
本文图片

“南海I号”出水的印花陶罐
他说:“广东很早就开始生产运输包装货物所用的瓷器了 , 在唐代宝历年间沉没的‘黑石号’上 , 就发现过这种‘广东罐’ 。 ‘南海I号’上发现的产自奇石窑和文头岭窑的酱釉大罐 , 也属于此类 。 储物罐的大量生产反映货物集散与包装业的发达 ,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都会港口城市的特征 。 ”
考察陶瓷外销应该重视贸易港口中起中转与集散作用的仓储 。
李岩说 , 上海、太仓等地区发现过宋元时期的陶瓷仓储遗迹 , 内中包括景德镇、龙泉等窑产品 , 这些仓储与船只停泊地都较为接近 , 可见窑口负责生产 , 港口负责集散 。 广州的大同酒家地段就有一处考古遗址 , 发掘出大量陶瓷 , 可见广州也是当时的陶瓷交易集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