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网络文学只是“网罗文学”?网文影视化谨防掉入“魔改”怪圈

标准|网络文学只是“网罗文学”?网文影视化谨防掉入“魔改”怪圈
文章图片

“网文出海”证明了中国故事的感染力 。 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少年的你》在国外上映后 , 受到国外观众欢迎 。 资料图片
当下最具有生长性的文学现象 , 非网络文学莫属 。 从起初成百上千爱好者聚集在屈指可数的几个BBS空间阅读几位作者的作品 , 到如今数以亿计的读者阅读上千万作者的作品 , 网络文学有着惊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 在几十家重要的网络文学网站上 , 以几十万签约作者为主力军 , 每年新增作品达几百万种 。 特别是网络文学所衍生的图书出版、影视改编、动漫开发和游戏运营等 , 逐渐形成产业链式的发展态势 , 不断刷新人们的期待和认知 。 网络文学作品还在东南亚、日韩及欧美走红 , 带动翻译、出版和掌上阅读等行业发展 , “网文出海”证明了中国故事的感染力 , 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 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 。
“野蛮生长”的网络文学始终有着标新立异的冲动
对于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 ,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野蛮生长” 。 这个比方暗含的判断是: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评价和研究显得滞后且零散 , 双方未能形成必要的互动 。 但近年来 , 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与日俱增 , 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设立网络作家协会和专门的网络文学奖项、为网络文学编年和写史等 , 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 。
然而 , 网络文学的特殊性 , 恰恰也在这里 。 无论文学理论界和批评界反应滞后还是及时 , 评价零散还是密集 , 接纳是被动还是主动 , 似乎都不曾从根本上影响其发展 。 从过去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 , 网络文学表面上以某种“自在”而“自为”的状态在发展 , 其内在逻辑实则不无矛盾 。
一方面 , 网络文学以海纳百川的气度 , 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 , 简直称得上“网罗文学” 。 随便点开一个网络文学网站 , 题材类型应有尽有 , 作品分类混乱芜杂 。 有人或许会认为 , 分类标准的杂乱反映出兼容并包的心态 , 这正是网络文学生长壮大的根基 。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 网络文学又始终表现出标新立异的强烈冲动 , 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 。 网文圈的作者、读者和观察分析者 , 非常乐于将此前所有文学统称为“传统文学” , 以凸显网络文学具有无可替代的当下性 。 他们甚至发明了“传统网文”的概念 , 以期待更具新鲜感的网文出现 。 网文圈还形成一套迥异于“传统文学”的评价方法:描述阅读趣味 , 有“快感”“爽点”“梗”等名词概念;评估作品潜力和影响力 , 则有点击量、订阅数、打赏和互动数等量化指标 。
评价网络文学既要向前看 , 还要着眼当下 , 更要向后看
应当承认 , 从作品的发表、阅读和传播等环节来看 , 网络文学确有不少异于“传统文学”之处 。 以网络文学的巨大体量而言 , 其目前所获阐释度还有待提升 , 人们对网络文学的某些刻板印象亟待改变 , 网络文学所表现出的不少问题也需要妥善应对和解决 。 上述事实共同说明 , 研究网络文学并引导其良性发展 , 已经成为紧要课题 。 事实上 , 不论网文圈是否乐于接受 , 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理论探讨已经持续多年 。 其中 , 网络文学的评价标准 , 乃是焦点话题 。 围绕着网络文学是否需要独特的评价标准 , 以及需要怎样的评价标准 , 主要形成了三种不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