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作家有约:杨舟平《漫话县城》

漫话县城
文/杨舟平
写在前面的话 就在本文刚写好初稿,文友老刘和我电话聊天,当问及最近创作情况时,我说:“正写了篇有关县城的小文。”老刘说:“我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篇名为《混在县城》的文章,写得不错,我转发给你,或许对你的文章有启示!”很快,手机微信上就收到了老刘给我转发的《混在县城》一文,这篇署名为“小北政经”的文章出自一位80后之手,我看后很佩服这位年轻人的勇气和才气,洋洋洒洒的文字,把县城众生相刻画得入木三分,好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在此聊表谢忱!
熟人|作家有约:杨舟平《漫话县城》
文章插图
我的童年在乡下度过,那时非常渴望住到县城,因为城里孩子白净,没有红脸蛋,穿着洋气,吃饼干,住洋楼,还会说普通话,而乡下孩子一口土话,方音很重,还爱讲脏话、粗话、骂人的话,尤其在公众场合一说话令大人很尴尬。城里孩子见到乡下孩子有一种明显的自我优越感,乡下孩子见到城里孩子则感到莫名的自卑。
打我知道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后,就暗暗发誓: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到这些大城市工作、生活。由于我志大才疏时运背,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往往很骨感,虽在大城市求学,但最终还是分配到了县上工作,自然家也就安在了县城。县城生活的悠悠岁月、风风雨雨,把我由一个毛头小伙熬到了两鬓华发的知天命之年。
熟人|作家有约:杨舟平《漫话县城》
文章插图
刚生活在县城那些年,我很忌讳这个“县”字,这不光有我羡慕大城市生活的虚荣心,还在于县城和大中城市生活的差别,首先是交通不方便,整个县城一天就那么几趟班车通往外面的世界,又不通火车,出趟差或出趟远门要倒几次车,极不方便,至于坐飞机就更不敢想了,机场离县城更远,何况那年头坐飞机要凭介绍信和职务级别。另外县城的商品种类也不是很丰富,好多东西县城商店根本没有,干急没办法。还有诸如医疗、教育、文化、见识等,县市差别就多了。虽然我从文献上知道:县的渊源要比市的渊源早不知多少年,但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变,时代在变迁,这些都在县城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县是一个农业概念,市则是一个工商业概念,我也终于直观地知道了人为什么爱往高处走,向往大城市的原因了。
熟人|作家有约:杨舟平《漫话县城》
文章插图
近些年,县城摊大饼式在扩张,街道在拓宽,一栋栋高层拔地而起,一幢幢大型商城如雨后春笋般露脸,县城也通了高速,城内公交、城际公交不断来来往往,高铁开通在即,机场建设也纳入规划,五颜六色的汽车行驶在大街小巷,一不小心也会堵车,互联网经济正冲击着县城的角角落落,走在街道的大多数人你分不清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是大城市人还是小县城人,总之县城有了城市的面目,大城市有的诸如肯德基等洋店县城也有了,大众品牌如海澜之家、阿迪达斯等也开了几家,小众品牌如鄂尔多斯、阿玛尼等高端专卖店也入驻了,99元店、10元店满大街都是,影院、咖啡屋、瑜伽房、健身中心、游泳馆也能找到。有的人不吃肉是为了减肥,有的人不吃肉是因为买不起肉,这在大城市也是如此,县城尤其明显。如今县城人口在减少,但房价一个劲不回头地往上蹿,县城生活正在向大城市靠拢,县市形式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因为网络已将地球连成了一个村。而我现在却又常常回味、留恋老县城的味道,人就是这么怪:渴望的得到了却又很失落。
熟人|作家有约:杨舟平《漫话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