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戴锦华、张莉:女性意识、欲望和生命觉醒( 八 )


虹影:重庆有全世界最多的桥 , 重庆有全世界最多的防空洞 。 那些防空洞做什么 , 大家都想不到 , 一般被那些有钱人放红酒 , 成了酒窖 , 因为它是天然的冰箱 。
现在的重庆不是我熟悉的重庆 , 但是重庆人依旧是我熟悉的 。 就这一点来说 , 我写的是重庆人内心的那个重庆 , 是我们的那份精神 。
作为作家 , 最好的一个资源是我们可以把现实剥开一层 , 重新构造我们想要的这个世界 , 其实我今天构造了这个“月光武士” , 它是我理想当中想保留的那份温馨和那种爱 , 一种普通人之间的情感 。
张中江:虹影老师早期的作品 , 像她的自传或者跟自身经历比较紧密 , 后面是很多虚构的作品 , 包括“上海三部曲”等 。 戴教授读虹影作品比较多 , 从早期她自传体色彩的作品到后面虚构成分更多的作品 , 阅读虹影作品有一个分界的标志吗?
戴锦华:很不好意思 , 虹影作为一个重要的女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地图上涌现的时候 , 我大致终止了对女性文学投入的研究 , 所以我真的没有特别的把握来发言 , 所以我才让张莉教授先说 , 因为那以后她接过了我的接力棒 , 她继续在跑道上向前走 。
如果在我的阅读经验当中 , “上海三部曲”明确是一个断裂性的标志 。 如果一定说前后期的话 , 一边是作品的自传性明显削弱 , 虚构性和创造性开始明显地占据主导 。
刚才我说阅读虹影时候的距离 ,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 , 就是虹影写作中国时候的距离 。
虹影老师用提示着我的少年时代的那些细节 , 在描述着她的重庆记忆 , 所以对我来说它印证着我的阅读经验 , 阅读《饥饿的女儿》的时候我没有强烈的距离感 , 而阅读“上海三部曲”的时候 , 我很明显地体认到那个距离 。
作家的每一个重要人物都是作家附着假面的舞蹈 , 每一次重要创作都是自传 , 但是这种自传跟此前虹影自传式写作是两个概念、两个层次 , 所以我不想在文学本体论意义上追究自传性和非自传性 。 很明显 , 她前期有强烈的自传性写作 , 而后期她的创作开始增加 。
我关注的是这个创作的虚构性因素开始占据主导的时候 , 虹影退向了更遥远的过去 , 她退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 退向共和国之前的民国历史 。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虹影深思熟虑的选择 。 在我看来 , 这是一个有意味的选择 。 因为原本她是一个清晰地把握当下的作者 , 而这时候她突然这样后撤 , 对我来说传递了她对距离的体认 , 她知道她自己和她所书写的现实之间的距离 。
|虹影、戴锦华、张莉:女性意识、欲望和生命觉醒
本文图片

虹影的新书《月光武士》 。
在《月光武士》当中会看到 , 我是在双重阅读 , 一个是记忆的唤回 , 一个是在遥远的距离 , 在异国他乡之外的一种原乡性的书写 。 同时 , 它也是某一种建构和召唤 , 这个世界并不美丽 , 这个世界并不美好 , 但是这个世界是一个血肉纤细的东西 。 这个很不美好的世界 , 充满暴力的 , 从畏缩到龌龊到肮脏的世界 , 是一个血肉的世界 , 是一个真切的世界 , 是一个社会 , 一个蕴藏着能量、蕴藏着流动的社会 。
那是一个历史的时刻 , 那是那样一个社会 , 你可以说是物质和精神极端贫瘠的年代 , 但它又是人和人之间真切地被连接的年代 。 所以我觉得所谓自传性、非自传性中间还有距离、体认 。
因为从那时候起直到今天 , 虹影的写作当中 , 我们用理论的说法叫“具身性” , 通俗的说法是身体的在场 , 她用肉感 , 或者有人用欲望 , 有人用性感、情色 , 其实是强烈的身体的在场 , 她的那个文字在书写那样一种身体的感受、身体的体认 , 她的文字让你感觉到了 , 所以我刚才说饥饿无所不在 , 每个作家都在写饥饿 , 为什么我们讨论虹影的饥饿?因为虹影的饥饿是以身体的形态在场 , 而其他作家没有如此强烈的身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