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运河文化】杨村夜话
春雨贵如油 。 今年的春雨似乎不那么吝啬 , 虽然下得不大 , 也算应时到节颇为可爱 。 谷雨这天 , 入夜就下起了雨 , 朦朦胧胧 , 淅淅沥沥 , 风起时还一阵儿紧一阵儿慢地敲几下窗儿 , 倏然就能勾起你的温柔、怜爱、亢奋、忧伤、隽永等种种思绪 , 让你欲罢不能 。
故乡是杨村 。 每逢这样的夜 , 思古幽情便油然而生 。 透过模糊的窗外 , 仿佛潞河的帆影仍在 , 还有两岸参差的高宅深院、古寺的灯火、参天的古木和大片篱笆墙围绕的土屋 。 家乡的前尘往事在心头倍显清晰 。
文章图片
说起来我只知道祖上曾落户在永定河畔的双庙村 , 从我的曾祖起来到了潞河--北运河畔的杨村 , 开枝散叶 , 到我的儿女辈已是“五世其昌” 。 所以 , 我算得上个土生土长的杨村人 。
杨村是古镇 , 却没有江南北地古镇该有的样子 , 所有古迹在这里难觅踪迹 。 究其原委 , 这里是九省通衢 , 兵家必争之地 , 天灾兵燹多有;再就是喜新厌旧造就了破旧立新 , 逐渐把古镇改造成现代的模样 。 有人说文化和历史不会消逝 , 对这话我总有些半信半疑 。 旧物沉埋于地下 , 旧事还能浮上心头的能有几人?看看今天众多的人在那里制造伪史 , 众多的人在那里人云亦云 , 我们会对以讹传讹不寒而栗了 。
【运河|【运河文化】杨村夜话】我在前几年写了一篇《杨村赋》 , 述其史曰“有七代融归北土 , 合五族逐鹿中原” 。 历史上的杨村靠近北国 , 除汉族政权外 , 北魏、后唐、后晋、辽、金、元、清等北方部族政权与不同时期的鲜卑、契丹、蒙古、女真与汉族曾反复争夺 , 但杨村又都是最早进入北方部族领地的地方 。
溯源杨村 , 我觉得可用“起于秦汉、兴于金元、盛于明清”来表述 , 这并非诳语 。 杨村北北郑庄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筑屋的石夯 , 证明这里很早就有聚落出现;杨村南不过十余里即是战国燕所筑泉州(今城上村)三角淀古城;杨村西不过二十里有燕长城 。 且沽水(即后之潞河和北运河)流经这里 , 自是一片绿洲 , 应不乏耕夫渔人 。 其后北朝齐幽州刺史斛律羡导高粱水“东会于潞 , 因以溉田” , 杨村居潞水之中 , 当蒙其利 。 至辽、宋对峙时 , 此地传说颇多 , 杨村业已成村 。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潞水通漕” , 《金史》载潞河“穿杨村以南直抵直沽” , 潞河被改名“天津河” , 早天津建卫200年 , 杨村借天津河的疏通为世所知 。 到了元代 , 杨村已发展成一个名闻遐迩的大码头了 。 《大元海运记》载:“……起运粮储 , 至杨村马(码)头交卸 。 讲究水程 , 自开洋上海等处至杨村马头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 。 ”《元史》也载有“由海洋抵杨村,不十日人京师 。 ”那时的杨村堪与上海对等并列 , 作为一始一终的码头 , 这不是“兴于金元”么?自元及其后的明、清两朝 , 并在这里设立了驿站 , 设驿丞管河主簿、巡检官等 , 清代一度还在此增设满汉巡漕御史各一人 , 管理驳船及北运河疏浚 。 嘉庆年间 , 杨村一地官家驳船即有千只 。 据光绪七年(1881)《武清县志》的不完全记载:当时的东西杨村(不包括后属杨村的村庄)一地有522户 , 人口2000余 , 学堂18所 , 庙宇15座 , 铺户66家 , 客店8家 , 建有山西会馆、广东会馆 , 有街道6条 。 所以 , 说杨村“盛于明清”也是不争的史实 。
在我的“一品轩”书房 , 自诩为“一品百姓”的几个相知也曾为杨村的来历争论 。 一是“杨姓立村”说因无据而被否;二是“杨柳立村”说乃至“因种傻青杨立村”说 , 因扯到隋炀帝 , 被讥无稽也被否 , 但其实因杨柳而名村之说细思也有其合理性 , 不宜轻易否掉;三是“扬旗名村”说 , 说在辽宋时期杨村河东为辽占、河西为宋有 , 河东人常把辽人情报向河西宋军传递 , “相约扬旗为号”,故杨村被称为“扬旗村”后简称杨村 。 但此说禁不住推敲:因为一者辽宋分界不在杨村潞河 , 而是今海河及白沟、拒马河一线;二者杨村潞河不是天堑可以据河常守;何况杨村是东西杨村的统一称呼 , 河东如果称“扬旗村” , 河西则只能称“望旗村”了!朋友辩论也是精彩纷呈 , 妙语连珠 。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桃花源&有舍有得,不负不欠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网络|【爱伦“混”世心语】面对八风的历练
- 冯恩昌|【临朐印记】冯恩昌:?听琴与写诗
- 文物|上博虎年迎春展,呈现中日文物中的虎文化
- 祭祀坑#河南殷墟王陵区新发现460多座祭祀坑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水墨丹青栏目组!书画名家张明智:「文化强国推广计划」年度风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