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楼|拿穿衣镜当拍照道具?100年前的中国人就用滥了

在《物·画·影:穿衣镜全球小史》一书中,美术史学者巫鸿试图用“穿衣镜”这一物件,串联起实物、绘画和影像三者,追溯穿衣镜在东西方的流通,描绘穿衣镜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引发的想象,并探索穿衣镜摄影模式中暗含的客体凝视与主体意识。
本文节选内容便集中展现了穿衣镜摄影模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流行。这种流行,是中国人对西方科技文明的好奇与接纳,也是西方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记录与凝视。摄影机前、穿衣镜中的女人,从青楼名妓、戏曲名伶逐渐转为大家闺秀、王公贵族,亦体现了摄影技术文化内涵的演变。
影楼|拿穿衣镜当拍照道具?100年前的中国人就用滥了
文章插图
《物·画·影:穿衣镜全球小史》,作者:[美]巫鸿,版本: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5月
以下内容和图片经出版社授权,摘自《物·画·影:穿衣镜全球小史》一书,小标题为编者所加,较原文有所删节修改。

出现在“摄影教材”中的穿衣镜
1863年12月,一个名叫John Dudgeon(中文名德贞,1837—1901年)的年轻苏格兰人与他新婚的妻子到达了上海。在此前一年他于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外科学硕士。作为英国宗教机构“伦敦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派往中国的医学传教士,他的中心事业是在中国发展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同时也把中国的传统医学文化介绍给西方。但是对德贞说来,“传教”的职能不限于宗教,而是包括了所有种类的知识。他对摄影的介绍也出于同一动机。
影楼|拿穿衣镜当拍照道具?100年前的中国人就用滥了
文章插图
德贞。
德贞十七八岁就对刚发明不久的摄影技术发生了强烈兴趣,自己后来回忆说,“昔在敝国,于咸丰三四年间,初试照影,以为博戏之”,上大学攻读医学之后更“兼明化学之理,因照相旁及光学之事”。他认为照相虽然在逼真方面强于绘画,但遗憾的是尺寸太小,因此参照幻灯演出的方式发明了“灯影镜套大之法”,经试验后于1855年登报公布。那年他才十八岁。
德贞到中国之后并没有抛弃对摄影的兴趣,在行医之余拍摄了不少建筑和风光照片,其中较为珍贵的是对西郊清漪园(今日颐和园)遗址的一组记录——这个被英法联军焚毁不久的皇家园林尚满目疮痍。并且他把摄影技术作为和中国人联系的一种方式。据他自己说,当京都施医院建立之后,前去拜访他和就诊的人很多,大家知道他会照相后就纷纷请他拍照,其中更有一些人希望了解摄影而向他讨教:
知我有摄影匣者,不以技工之拙,而委我以照影之事。于是中西各国之友,接踵相托,而疾病颠连之人,络绎旁骛。终日应答不遑,衷情仄然,因思将脱影(即摄影)之事,译出华文,编次成书,用酬友道,稍舒歉仄。
影楼|拿穿衣镜当拍照道具?100年前的中国人就用滥了
文章插图
德贞,《英法联军焚毁后的清漪园》。黑白照片,19 世纪后期。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在行医之余,用中文编写和出版《脱影奇观》一书。此书于1873年以木板刻印在北京刊行,虽说是“译出华文”,但并没有说明译自何书。更大的一个可能是他采集西方对摄影的介绍,益以自己的心得编成此书。全书四册线装,内容分理学、艺术、法则三部分,卷首的《脱影源流史传》介绍了摄影术在欧洲的发明经过。书中刻印了当时西洋流行使用的各种照相器材的样式,介绍了拍摄和冲洗照片的方法,卷末并附录上文说到的“镜影灯说”。当时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完颜崇厚在为此书写的弁言中称赞其“详载光学化学誌理,并聚光用药之法,明白晓畅,开数十年不传之秘”。最后一句意味这是详细介绍摄影原理和方法的第一本中文书,向他和其他中国读者揭开了这个西洋奇技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