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申古博 刘向红:艺术伉俪寻根山西传承壁画( 六 )


整面壁画长15米 , 高7.5米 , 一方面夫妇二人和女儿一起 , 用相机分块把图片拍下来 , 由国内的团队成员完成拼接 , 另一方面 , 他们要在现场临摹一些壁画局部的线描图 , 并凭借经验 , 绘制成完整的壁画线描稿 。 “我们大概花费了两年时间进行复原性创作 , 并在复原稿上一一纠正了大都会博物馆在拼接方面的错误 。 ”时隔百年 , 《药师经变图》换了一种方式 , 重回祖国怀抱 , 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 “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 , 希望能够把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壁画都临摹一遍 , 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变得更有使命感 。 ”申古博说 。
从培养“接班人”到普惠大众 身体力行把传统艺术传递下去
因为疫情缘故 , 申古博和刘向红暂缓了“寻根”计划 , 但他们对于传统壁画的传承却始终没有停歇过 。 他们一边绘制壁画 , 一边带徒弟;还自己研发了“墙皮画” , 在浙江大学开设壁画亲子课 , 让公众了解传统壁画及其绘制技法 。
说到收徒这事 , 夫妇俩很感慨 , 毕竟这项传统“手艺”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有个通病 , 出师慢、不赚钱 , 尤其是在绘制壁画时 , 画师们通常要在寺庙里待四五个月 , 必须耐得住寂寞 , 守得住清贫 。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 , 怎能清心寡欲地搞创作?虽说申古博和刘向红不遗余力地去把自己研究的心得教给徒弟们 , 但这么多年下来 , 总是人来人往 , 亦如大浪淘沙 。 “要想学习画寺观壁画 , 必须要掌握多种材料的技法和表现形式 , 我国仅有几所专业院校设有传统壁画专业 , 普通的美术专业学生要想绘制寺观壁画 , 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学习 。 ”申古博和刘向红表示 , 他们希望能结合二人的实践经验和方法编写出传统壁画教学的教材 , 国内院校也能开设出对应的专业 , 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 , 让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真正复兴和强盛起来 , 让更多的人创造出优秀的传统壁画作品 。
除了身体力行地把古人艺术传承下去 , 申古博和刘向红的女儿申展桥 , 在2015年取得中国美术学院传统壁画硕士学位后 , 也加入到传统壁画绘制的事业中来 , 他们一家三口还利用空闲时间当起了传统壁画与公众的桥梁 。 在浙江大学 , 他们开设了公开课 , 邀请民众走进学堂 , 与传统壁画来场近距离的接触 。 在这样的课堂上 , 大家不仅可以了解山西传统壁画的精彩之处 , 还能在特制的泥皮板上绘制壁画 。 这块小泥皮板是完全模拟传统壁画基础层制作出来的 , 材质与真实的壁画墙体一样 , 只是改进了工艺 , 做成了轻薄便于携带传播的样式 。
“我们想把最真实的传统壁画带到公众身边 , 让大家体验在墙上作画的感觉 , 也让大家亲眼见证壁画创作的奇妙之处 , 增加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 ”刘向红说 , 希望这块小壁画就像一颗种子 , 会在公众心中根植 , 有朝一日生根、发芽……
缱绻相伴 壁画已融进了生命
|7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申古博 刘向红:艺术伉俪寻根山西传承壁画
本文图片

刘向红为杭州于谦祠创作壁画 。
初见申古博、刘向红夫妇 , 前者卷发及肩、艺术范儿十足 , 后者短发齐耳、恬静娴雅让人如沐春风 。 随着交谈 , 山西晚报采访人员被他们对壁画的热情感染 , 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从保护到传承 , 两人仿佛想把别人也拉进壁画的世界 , 一同感受他们的快乐与痴迷 。
|7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申古博 刘向红:艺术伉俪寻根山西传承壁画
本文图片

申古博在杭州西湖边的古建中创作壁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