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申古博 刘向红:艺术伉俪寻根山西传承壁画( 五 )


他们开始不断“寻找” , 尝试在壁画绘制技法、造型和观念上找突破口 。 “南方城市 , 烟雨迷蒙 , 有一天正好下雨 , 寺庙里雾气缭绕 , 我突然就想到 , 可以把工笔画的绘制方法变成写意画 , 让壁画也有写意感 。 ”申古博说干就干 , 他们把不同粗细的矿物质颜料进行了搭配 , 用这些颜料做完基础后的墙壁呈现出生涩的质感 , 就像生宣纸那般 。 再把从冥想沉思中获得的罗汉形象 , 用自制毛笔挥毫于大墙之上 , 中国水墨画的效果跃然而出 , 壁上的罗汉形象就这样以崭新的面貌、庄严且洒脱地呈现在大雄宝殿 。
写意壁画这种全新的创作模式也为申古博和刘向红打开了传统壁画绘制的一扇窗 , 为传统壁画赋予了全新的艺术形式 。 恰好 , 在定山寺绘制壁画期间 , 珠江电影制片厂正在全国寻找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 , 要拍摄短片到“米兰世博会”展播 。 这对神仙眷侣站在朦胧写意的壁画前 , 吸引了拍摄团队的目光 , 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传统艺术之美 。 最终夫妻俩成功当选 , 成为“中国石色”艺术的代表 , 走向了世界 。
闯世界的第一站就在美国 。 定山寺的壁画作品引起了美国纽约普照寺修觉长老的注意 , 他当即邀请申古博一家人到美国作画 , 这也是近千年来汉传石色寺观壁画首次以现场绘制的方式传入西方 。 申古博介绍 , 修觉长老上世纪80年代从中国福建到达美国 , 买下一栋楼创建了普照寺 。 当他和妻子去普照寺参观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像“城乡接合部” , 很多中国元素的表达还停留在几十年前 , 更谈不上有当今时代的中国艺术展示 。 “普照寺也是宣传中国文化的窗口 , 它应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 , 也应该有中国现代艺术的表达 。 ”申古博当即决定 , 要在普照寺的墙壁上绘制写意版的十八罗汉 , 让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审美传播到美国去 。
在美国 , 不少媒体应声而去 , 很多人想知道到底什么是中国传统美学 , 甚至有采访人员问申古博:“你的壁画是否会结合美国文化?”申古博的回答掷地有声:“不 , 我们是百分百的中国传统壁画 , 原汁原味不能改!”普照寺的壁画绘制完成后 , 当地华人纷沓而至 。 在这里 , 大家不仅寻找灵魂深处的“根” , 更想目睹家乡的文化艺术 , 探寻中国画的绝美之处 。
走进西方博物馆 让流失海外的壁画魂归故里
2019年 , 杭州西湖博物馆举办了“我心相印湖山间——西湖佛教艺术展” , 申古博一家应邀参展 , 其中一幅名为《药师经变图》的壁画惊艳四座 。 这幅壁画原件被收藏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 展出的作品是夫妇二人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完成的复原性临摹作品 。 那一刻 , 观众为之感叹 , 谁也没想到 , 流失海外的壁画可以以此种方式魂归故里 。 那一刻 , 夫妇二人更坚定信心 , 决定遍访西方各国的艺术博物馆 , 把中国流失到海外的壁画精品 , 经过复原性临摹后绘制出来 。
说到《药师经变图》 , 得从1928年说起 。 山西洪洞广胜寺下寺的四幅大型壁画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几百块 , 流失海外 , 几经周转 , 后殿东壁总面积达70多平方米的元代壁画《药师经变图》出现在美国 。 画中端坐着药师佛 , 由十大菩萨和十二药叉神将陪伴左右 , 展现了药师的东方琉璃世界盛况 。 “2014年到纽约 , 我们第一次看到《药师经变图》 , 太美了!当时就决定把它临摹回中国 。 在美国普照寺画壁画之余 , 我们就经常到大都会博物馆看《药师经变图》 , 看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后期拼接出现了几处错误 。 ”申古博第一时间向博物馆提出建议 , 但因为壁画年代久远 , 且修复工程难度太大 , 就被馆方拒绝了 。 于是 , 他们想到拍摄照片资料 , 对照进行复原性临摹 , 取得拍照许可后 , 最终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药师经变图》壁画资料后 , 团队按比例做小稿 , 用矿物色绘制、重新恢复壁画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