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申古博 刘向红:艺术伉俪寻根山西传承壁画( 三 )


如今回想起来 , 两个人对这些最初的作品其实并不算满意 , 不过 , 这些创作在当时而言的确意义重大 。 “当时 , 玄中寺的壁画是国内面积最大的、也是第一个用矿物质原料进行创作的壁画 , 是完全按照传统壁画的规制画出来的 , 极具代表性 。 在此之前 , 很多画家都只是进行临摹复制或研究 , 并未进行真正的创作实践 。 在传承古代工艺和壁画精神等传统审美的基础上 , 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创新 。 比如 , 通过做防水隔离处理 , 解决壁画易受潮的问题 , 从而达到通风、防水、防潮又能长久保存壁画的目的 。 可以说 , 通过我们的实践 , 对中国传统壁画的技法进行了真正还原 。 ”申古博告诉山西晚报采访人员 。
专注创作“寻根”山西
正如二人所言 , 绘画是一种修行 。 尤其是画壁画 , 要守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才能做好 。 从山西到河南 , 再到江苏、浙江、江西 , 甚至走出国门 , 至今 , 申古博、刘向红夫妇进行壁画创作的寺院已达20座 。 每次创作 , 夫妇二人都会进行新的突破 , 放下过往的技法、理念、创意 , 专注于作品 , 寻找真正属于中国的传统艺术 。
常年创作的感悟 , 越来越体现在这对夫妇的作品之中:申古博的作品明心见性 , 他的创作以自然为主题 , 阐述“天人合一”的理念 , 看似简洁的构图蕴涵了丰富的哲理 , 整体画风清新安宁、空灵浩荡;刘向红的壁画形象 , 朴实无华 , 由内及外 , 散发着善和美 , 无论从色调、构图 , 还是形象 , 虚实相间的表现是一种若有似无的细微感觉 。
他们的身影虽已遍及国内大大小小无数古刹 , 甚至不断地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带到西方 , 但山西一直都是他们难以忘却的根 。 “知道中国哪个朝代最兴盛吗?是唐代 。 唐代是从哪里发源的?是山西 。 我们就是山西人 。 ”在外 , 他们总会耐心地向身边的人介绍山西 。
“研究中国文化 , 根在山西 。 山西壁画代表的是中国的审美 。 从全国范围来说 , 山西的壁画最为精良 , 壁画面积也最大 。 另外 , 汉化的经典壁画作品都在山西 。 无论是元代的还是明代的 , 山西都有着当时那个时代最牛的作品 。 可以说 , 这些作品真的是我们山西人的骄傲 。 ”在言辞中 , 申古博毫不掩饰自己作为一名山西人的自豪感 , 他感谢自己出生在山西 , 感谢自己从小在家门口就对这些传统文化耳濡目染 , 让自己有着不一样的美学积淀 。
夫妇二人坦言 , 每当无法找到创作的感觉 , 就会回到故乡山西 , 回到山西的永乐宫、岩山寺、大云寺、双林寺……看看那些古老的壁画原作 , 真真切切地去进行对比和感受 , 这让他们心里踏实 。 在观赏这些古老的艺术原作的过程中 , 他们恨不得拿高倍放大镜仔细看 , 每一条线从哪里起 , 到哪里落?是怎么上色的?为什么到现在会呈现出这样的颜色?对于每一处细节 , 他们都在进行着仔细的探讨、感受和研究 。 刘向红告诉山西晚报采访人员 , 由于这些壁画所处的环境光线一般都不太好 , 每一次在山西的“寻根” , 俩人看这些作品几乎都会看到眼睛充血 , 只希望能掌握更多的技法 , 让古人的技能得到更多的传承 。
如今的他们 , 一直都在享受着创作过程中的苦与乐 。 创作于他们而言 , 多了一份责任感 。 他们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 , 传承和延续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 , 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山西 , 感受这些“最美艺术”的真正魅力 。
|7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丨申古博 刘向红:艺术伉俪寻根山西传承壁画
本文图片

艺术伉俪 出世入世皆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