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为了活着,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 二 )


|阅读是为了活着,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
本文图片

一份公元前258年至257年的单据显示 , 财务部长阿波罗尼乌斯的办公室在33天收下了434卷的莎草纸 。 这显示了当时人们在经济领域 , 已经非常重视来往函件、票据等的使用和保存 。 对书写文字的熟悉无疑让亚历山大的公民习惯于阅读活动 。
【|阅读是为了活着,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从公元4世纪到800年后纸出现于意大利时为止 , 羊皮纸一直是欧洲普收喜好的书籍材料 。 到了公元400年 , 古典的卷轴几乎被扬弃 , 大部分书籍都以集合页片于一个长方形的开本制成 。 折叠一次 , 变成对开的纸页;两次折叠 , 四开本;再一次折叠 , 八开纸 。 到了16世纪 , 折叠纸片的格式已变成正式 。 1527年法国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法令 , 规定了他的王国内的标准纸张尺寸 , 任何违反此规定者皆要身陷囹圄 。
即使到了十五世纪 , 书仍然是以手抄的方式来传递和保存的 。 一本书常常只能由一个人来拥有 。 书本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 , 单单拥有书本这一回事便有社会地位及拥有某种知识财富之意蕴 。 在他人的眼中 , 书本在场与否便等同于智性力量的具备与否 。
十五世纪的中期 , 在德国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 , 美因兹主教管辖的区域内有一位名叫古登堡的年轻雕刻师兼宝石切割师 , 1450年与1455年之间 , 成功设计出了活字印刷机以及一种油墨 , 并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本由铅字制成的书——《圣经》 , 每页42行 。 突然间 , 自从文字和书写发明以来第一次 , 迅速而大量地生产阅读材料成为可能 。
|阅读是为了活着,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
本文图片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遭 , 数百个读者可以拥有相同的一本书 , 而且不同地域的人们所读的是一样的书 。 这些书比手抄书——特别是经过特别装饰的手抄书——便宜 , 而且如果遗失或者损坏 , 可以再购买一本来替代 , 书籍的功能从知识财富的象征开始向基本的研究工具转化 。
此后的书籍变化 , 已经越来越靠近我们今天所读的书籍的样貌了 。
三、阅读的运作机制
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其复杂性比起思考本身绝对不逊色 。
阅读活动从眼睛开始 。 西塞罗认为:“我们的感官最敏锐的部位是视觉 。 ”他说 , 用眼睛看文章会比用耳朵听更能记住其内容 。
但阅读绝不仅仅是视觉和认知的事情 。 阅读的过程至少需要两个阶段:“看到”文字 , 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考量”它 。 从我们看到一个字母、一段文字开始 , 到我们理解其含义 , 这中间有视觉 , 更涉及到推论、判断、记忆、认知、知识、经验、练习等多种过程 , 而且这些过程都是在瞬间同步进行的 。 执行阅读动作的要素让阅读增添了惊人的复杂性 , 若要成功执行 , 则非有上百种不同技巧的配合不可 。
我们用眼睛扫描书页的主要动作也不是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 。 一个世纪以前 , 法国的眼科医生埃米尔·雅瓦尔就发现 , 我们的眼睛实际上是在书页上四处跳动 。 这种跳跃或称飞快跳阅 , 每秒发生3到4次 , 只有在运动之间的短暂停歇时刻 , 才是我们真正在“阅读”的时候 。
可是 , 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这种跳阅 , 而是一种阅读的连续性呢?这是一个科学家迄今尚未能够解答的问题 。
|阅读是为了活着,读曼古埃尔《阅读史》一书有感
本文图片

由此看来 , 阅读不是一种捕获文本的自动过程 , 而是一种令人眼花缭乱、迷宫般、平常 , 但又是具有个人色彩的重新构建过程 。 为了从书本上提取信息 , 我们首先必须用一种跳跃式的、不规则的方法来获得书本上提供的文字或者图像符号;接着 , 透过头脑中的一连串接续的神经细胞来重建符号的符码;然后 , 将文本与某种东西——情感、身体感知能力、直觉、知识、灵魂等浸染在一起 , 给出自己对文本的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