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的宋代陶瓷( 四 )


景德镇两宋时期生产规模极大 , 在其东河流域、南河流域、小南河流域遍布青白瓷窑场 , 数量可达几百处 , 足见其生产曾极度兴旺 , 深受市场欢迎 。 正因如此 , 闽广沿海地区窑场很早便开始了对景德镇青白瓷的仿制 , 其在海外的销售状况甚至盖过景德镇的正品 。
在青瓷、白瓷之外 , 还有窑口出奇制胜 。 黑釉瓷本非瓷器生产的主流 , 但吉州窑、建窑等窑场 , 却开发了属于黑釉瓷的拳头产品 。 吉州窑产品三大特色装饰 , 木叶纹、剪纸贴花、玳瑁纹 , 让原本深沉的黑釉瓷器或得野趣、或得灵气 , 自成风格 。 建盏似不必多说 ,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一番品评 , 让兔毫、油滴、鹧鸪斑名满天下、流芳至今 。 茶盏之美的流露 , 在于茶与器的配合 , 亦在与饮茶的情境 , 当然更在于对饮的人 。 隔着展柜玻璃 , 大可用想象填补青绿茶汤间背后的一盏夜色星空 。
两宋之时 , 契丹、党项、女真等族活跃于北方 , 先后建立辽、夏、金等政权 。 赵氏子孙不想在床上听别人打呼噜的愿望难以实现 , 三百年间辗转反侧 。 但多民族的融合与碰撞 , 却给工艺美术品的制造增添了新的灵感和元素 , 使得这一时段的瓷器面貌愈加多彩 。 辽人钟爱定窑白瓷 , 故着力于白瓷生产 。 西夏则看上了磁州窑系 , 灵武窑亦成一格 。 金人占据北方 , 北宋故窑并未衰落 , 无论青瓷白瓷 , 皆有新一轮的发展 。 无论是钧窑铜红釉铜红彩的创造 , 定窑覆烧工艺的改进 , 还是磁州窑系各类纹饰题材的极大拓展 , 都暗示女真民族旺盛活力对陶瓷整体气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
彼时陶瓷生机勃勃、引人入胜 , 展厅中令人目不暇接 , 而那也正是宋代美学的缩影 。
本版摄影/丁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