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乔伊斯、叶芝、王尔德,都柏林有着怎样的千年故事?

在1400年的历史长河中 , 都柏林经历了令人吃惊的变化 。 在世界和欧洲范围内 , 有许多城市在彼此竞争 , 但却几乎没有一座成为欧洲首都 。
都柏林在爱尔兰历史以及爱尔兰想象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 爱尔兰知名作家、都柏林三一学院现代史教授大卫·迪克森(David Dickson)在《都柏林:沧桑与活力之城》一书中 , 以爱尔兰历史的权威人士身份 , 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的都柏林——从它中古时期一路演进至新古典时期的十八个世纪 。 他以编年的方式记录这座城市的广阔与多变 , 讲述了爱尔兰岛的故事:它不断地在被来到这座城市中的人所塑造 , 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这些人 。
以下内容选自《都柏林:沧桑与活力之城》 , 较原文有删节 。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 非原文所有 。 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
|不止乔伊斯、叶芝、王尔德,都柏林有着怎样的千年故事?
本文图片

《都柏林:沧桑与活力之城》 , [爱]大卫·迪克森著 , 于国宽、巩咏梅译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2月版 。
作者丨[爱]大卫·迪克森
摘编丨安也
将都柏林这座城市架构起来的 , 是其寂静无声的历史
都柏林诗人兼采访人员詹姆斯·斯蒂芬斯(James Stephens)在1923年写道:“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够横空出世却一成不变 , 她必是先祖遗传的积累 , 这些积累起来的传统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现在的城市居民 。 居民年轻的时候 , 城是老城;城中居民变老的时候 , 城却再次显得年轻起来 , 青春绚丽 , 令人称奇 。 ”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是更近代一些的文化评论家 , 他的看法似乎不那么乐观:“过去建造的城市今日不复存在 , 也没人能真正了解 。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 过去确实已经消逝 , 线索再难寻觅 。 而大约处于1995—2007年爱尔兰之虎(Celtic Tiger)时代的都柏林 , 则如青春四溢的年轻人一样 , 活在当下才是人们所热衷追求的 。
然而 , 将这座城市架构起来的 , 却是其寂静无声的历史 。 就是现在 , 其悠久历史也是该城商业名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都柏林的历史从未被如此包装和商业化过 。 可爱的导游们在“美妙的旧时光”上大做文章 , 更有水准的文旅商人会唤醒乔伊斯笔下利奥波德·布鲁姆(Leopold Bloom)的世界以吸引游客 , 而市政府会组织一些城市历史庆典活动 , 大力宣传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然而 , 这座城市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都柏林单单就是市政管辖下的那块地域吗?那样的话 , 从19世纪中叶以来就已经完全都市化的很多区域就被排除在外了 , 而20世纪另外一些城市化的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 就目前而言 , 从都柏林北部的马拉海德郡到威克洛郡的布雷(Bray) , 向西到基尔代尔郡的莱克斯利普 , 都柏林指的就是所有这些城市化的地区吗?
从政治角度讲 , 这个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 其内部是各自为政 , 目前总共有六个郡议会 。 而如果从都市与周边可通勤地区的角度看 , 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都柏林;人们每天都在其间往来、工作、求学、娱乐 。
|不止乔伊斯、叶芝、王尔德,都柏林有着怎样的千年故事?
本文图片

1791 年绘制 。 从埃塞克斯桥对面、沿着议会街的角度所看到的马尔顿的景色 。 《都柏林:沧桑与活力之城》插图
老都柏林人的身份鉴定则涉及完全不同的一些问题——不是关于都柏林在哪里 , 而是关于都柏林是什么的问题 。 这座城市曾被冠以非常多的标签 , 维京人(Viking)、诺曼人、英国人、新教徒、乔治王(时代)的人、民族主义者和共和派 。 这些标签几乎都是过于简单化了 。 毫无疑问 , 自爱尔兰海以西出现城镇以来 , 在这个深陷纷争的岛屿上 , 都柏林一直是最大的城市化地区 。 七个世纪以来 , 这里是英国影响力向外扩散的震中地带 , 是那一时期大部分时间里周边民族英国化的主要渠道 。 但是对于反对英国的各种势力来说 , 这里是为他们提供喘息机会的避难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