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乔伊斯、叶芝、王尔德,都柏林有着怎样的千年故事?( 四 )


自1988年都柏林千年庆典以来 , 对城市历史所进行的研究、思考和著书比之前一千年间所做的都更多 。 想到这一点 , 会让人颇感欣慰 。
一位詹姆斯·乔伊斯的同时代人在1902年写道:“都柏林就是一座大村落 , 一个肮脏的村落 , 谣言是这里的最高统治者 。 ”几乎一个世纪以后 , 一位颇有见地的外乡人对都柏林的特点做了这样的概括:“社区内的居民关系密切 , 这在如此规模的城市里并不多见 , 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 各个阶层都不乏文韬武略、机智应对之士……”乔伊斯在《都柏林人》和《尤利西斯》中 , 捕捉到这种市井谈天的情景 。 自那以后 , 很多写作高手对此都有成功尝试 。 历史文献很少能够捕捉到口语语言的力量 , 而有实体的手工艺术品则完全不能 。 现在有关现代都柏林的声像资料极为丰富 , 但从史学家能够采用的角度讲 , 时间上不够久远不说 , 内容也过于繁杂 。 所以 , 文字记载的历史只能建基于文献、历史图片、建筑、考古以及物质文化上 。
我在这里的目标是尝试理解过去 , 而不是再造 。 但是在历史的大舞台上 , 有些演员却将同台人挤进了阴影 , 因为那些有能力、富有的成年男性主导了20世纪前所有形式的历史记录 , 这一点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任何一篇常规的历史分析中 。 退一步讲 , 如果我在这里的目的是理解都柏林的演变史 , 那么焦点就应该仍然特别停留在确实有影响力的人群当中 。 小人物的声音 , 即使是在20世纪也无人听到——就是那些囚犯、无人收留的病人 , 以及受欺凌、虐待的人们——他们在历史记录中寂静无声 ,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毫无办法 , 对城市的发展也毫无影响力 。 唯有非常事件、自然灾害、爆炸和恶性犯罪才构成都柏林人的杂史 , 这些杂史只会被正常历史隐藏;在可能的情况下 , 这类能说明问题真相的配角人物才会被善加利用 。
作者丨[爱]大卫·迪克森
摘编丨安也
编辑丨张进
导语校对丨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