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三 )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云演艺由原先的公益性,免费观看,观众不买账,不愿意付费,到现在产业链趋向稳定、闭合,正在发生运营模式上的转变。观众付费获得认可,制作形式包容多元,营销模式“与时俱进”,这些现象都在给供给侧改革提出要求。
例如某些官方院团以内容为核心吸引力,通过在某些视听平台上线“云课堂”“云排练”“云导赏”等直播视频,培养粉丝基数,为日后上线付费演出打好基础,打造不以短期变现为目的的长期盈利模式。
上芭芭蕾舞团官方抖音账号20年2月14日发布了第一条“艺起前行”短视频,一年来,账号总共发布了81条内容,粉丝从0增长到25万,跻身“抖音2020年度十大艺术机构”。
在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看来,付费云演艺,前提是粉丝的积累和影响力的提升。
上海交响乐团推出过“首席教你学乐器”“周末线上音乐会”等众多免费内容,并在20年与腾讯视频签约,打包上线2020-2021乐季的所有演出,付费观看,单场演出票价18元,目前已有多场演出上线。
线上音乐会拍摄、剪辑、支付所演作品的相应版权,都需要投入,但上海交响乐团看重的不是短期内盈利,而是长期的品牌效应。
上海交响乐团品牌总监陆菁说:“互联网可以极大地拓宽观众群。一场黄英音乐会直播,就为上海交响乐团在B站的官方账号涨了不少粉。柏林爱乐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建设数字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也在春节期间上线了数字音乐厅,整合资源,为会员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会继续探索付费模式。路还很长,但我们希望能一步一步,培养观众的付费习惯和版权观念。”
除此之外,运营商根据演出内容本身,打造多层次消费模式,最大限度挖掘演出本身IP潜力。
2020年10月28日上线的“2020just18teen黄明昊新歌首唱会”就是典型案例。在首唱会筹备过程中,猫眼演出与腾讯视频云首发协力从舞台制作、内容呈现、互动权益、观看体验等方面对线上演出内容的产品形式进行探索创新。并根据黄明昊的粉丝圈层,贴近粉丝群体的消费习惯,推出青春套餐、富贵套餐、欢聚套餐等包含不同权益的演出消费套餐,探索多层次消费新模式。
倒逼|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文章插图
猫眼自媒体矩阵更通过以线索猜歌单、亲笔签名套票、纪念票等玩法与粉丝充分互动。最终,5000张祝福留言纪念票一经上线,就在5秒内售罄。
再者,利用网络流量效应,多渠道推广,收取门票费用获得收益的模式也并不鲜见。
例如,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京剧院联手中国移动公司推出的首部4K高清版的《龙凤呈祥》,运用5G+4K超高清技术,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在宣传推广渠道上,龙凤呈祥在腾讯、优酷、爱奇艺等多平台上线,实行线上付费购票模式。
倒逼|从疫情倒逼上线到后疫情时代井喷,“云演艺”何去何从?
文章插图
境内票价9.9元、境外9.99美元,相较于线下门票,降低了消费门槛。截至2月26日,售票3万余张,这个看似不大的数字如果被放置在舞台艺术的线下生态环境,效果更加突出。3万余张票,相当于长安大戏院满场40余场和梅兰芳大剧院满场30余场的观众总量。
多纬度的营销模式给予了后疫情时代“云演艺”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疫情常态,“云演艺”也逐渐常态化,其所蕴藏的技术革新,内容上新,营销创新,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广大从业者在适应“云演艺”常态化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线上线下演出都是整体演出市场的一部分,是尚未进行整合,又必须要融合的大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