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管子》治国思想及其译介传播

《管子》治国思想及其译介传播
演讲人:董晓波 演讲地点:南京师范大学 演讲时间:2021年6月
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古代虽有朝代更替,但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主要基因并未中断,而且一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数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的很多理念、智慧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当中,成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基因和鲜明标识,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增广贤文》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今天这个讲座,主要就是介绍我国古代典籍之一的《管子》书中的治国思想,以及《管子》的译介传播。
治国|《管子》治国思想及其译介传播
文章插图

董晓波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江苏国际法治动态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副会长、江苏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中西文明交流史、法律语言学、法律翻译、语言战略与规划、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研究。
管仲与《管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本句出自《论语·宪问》,是孔子对管仲的评价。“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本句出自《史记·管晏列传》,这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对管仲的评价。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齐庄公五十六年,管仲出生,据说管仲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其父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衰,导致管仲生活很贫困。为了谋生,管仲与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不过生意失败了。还是为了谋生,管仲做过商人并且游历许多地方,接触各式各样的人,饱览世情,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管仲曾经有过一段不如意的时光,作战的时候战败逃跑,做官也几次遭到罢免。后来齐国齐僖公去世,继承人矛盾爆发,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最后公子小白取得胜利成为齐桓公,公子纠死,管仲被囚。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列子·力命》载:“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管仲出色的才能和鲍叔牙的理解与惜才,成为我国古代流传悠久的佳话。
治国|《管子》治国思想及其译介传播
文章插图

《管子》书影 资料图片
按照学者的研究,《管子》一书非管子本人所著,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按传统诸子分类,它兼有儒、道、阴阳、法、名、墨、兵、农诸家;按现代科学分类,它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军事、农学、地理、历法、教育等各种思想,因此也被后世视为先秦时期的一大思想宝库。《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也有观点认为,其部分内容来自于稷下之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