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思想者|白明:传统只要在今天能彰显其意义,就具有跨越时空的现代性思想汇

【编者按】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各种艺术载体及其审美内涵 , 承载了丰厚的历史积淀 。 在清华大学白明教授看来 , 如何理解传统 ,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需要传承 , 传统与现代也并非完全割裂 , 没有被时间淘汰掉的、随着每一个时代发展依然保持鲜活的 , 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有生命力的传统 , 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最蓬勃的生命力 。 以下是他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玉、漆、瓷、茶、绸、书、石等中国传统的艺术载体及其审美内涵 , 承载了丰厚的历史积淀 。 如何理解传统 ,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 今天 , 我主要从陶瓷的角度 , 和大家谈谈“传统中的现代” 。
不是所有的传统都需要传承
谈到传统 , 没有谁不会把中国的陶瓷放在最主要和最源远流长、脉络清晰、影响深远的范畴里面去讨论 。 “中国”的英文叫“China” , 这就是瓷器的意思 。 自东汉发明严格意义上的瓷(之前是“原始瓷”)以来 , 中国一直在世界上引领着瓷艺术的发展 , 西方用了1600多年才做出与中国瓷相近的艺术作品 。 所以 , 以这样的一个艺术类别来谈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 就显得非常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
今天 , 我们去博物馆参观 , 会看到很多土彩陶 。 当你在参观的时候 , 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件将近5000年历史的东西是怎样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时候 , 就应该要感谢我们国家的地理结构 。 为什么从一个土彩陶要谈到地理结构?因为如果没有在黄土高原周围的这种土壤结构 , 留不下这么多东西 。 这种地理结构的多样性 , 是让我们今天的眼睛如此幸福的基础之一 。 不要小看彩陶上的几何纹样 , 这表明中国很早就走出了单纯的“像与不像” , 进入了抽象表达的范畴 。 这些彩陶所展现的几何纹样 , 与自然界没有直接的、拷贝式的因果关系 。 之所以有这样的图像出来 , 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较早地从自然中寻找到了它的规律 , 学会了装饰 , 学会了归纳 , 学会了秩序 , 学会了节奏 。
传统这个概念太过于广泛 。 现在的人因为对过去的追慕、想象和情感的依赖 , 有的时候会夸大它的概念和含义 , 比如认为只要离我们岁月遥远的祖先的创造都是了不起的 , 都是应该要继承的传统 。 但其实不是这样 。 有些传统早就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和精神的提升被淘汰掉了 。 我一直认为 , 传统只要在今天还具有彰显其意义的地方 , 那它就具有跨越时空的现代性 。 说白了 , 没有被时间淘汰掉的、随着每一个时代发展依然保持鲜活的 , 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有生命力的传统 。 因此 , 并不是所有过去的东西都是我们要继承和学习的 , 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具有最蓬勃的生命力 。
通过兵马俑 , 探寻秦朝之所以为秦朝的原因
说完了传统 , 再来谈谈现代 。 什么是现代?单纯从时间角度来说 , 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现代 。 而现代在艺术上的最了不起的贡献 , 在于它拓展了人们的审美 。 简单说来 , 就是你看的是一个传统的艺术作品 , 但是却能获得远超作品本身的理解和感悟 。
我还是以陶瓷为例 。 从仰韶彩陶到灰陶 , 然后到战国的陶器 , 陶器的变化开始越来越丰富多彩 , 涉及的造型语言也越来越讲究和丰富 。 这个讲究引向了哪里呢?引向了礼仪 。 当人类解决了最基础的生活问题后 , 礼仪就成为人的最伟大的追求 。 对于礼仪的追求 , 使陶瓷摆脱了单纯的用品属性 , 具有了多样性的审美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