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刘先银经典点说上德不德,每一次相遇教会你体验世界的路径,不谅人只代一转语( 五 )


孟子曰:“规矩 , 方员之至也;圣人 , 人伦之至也 。 欲为君 , 尽君道;欲为臣 , 尽臣道 。 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 , 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 , 贼其民者也 。 孔子曰:‘道二 , 仁与不仁而已矣 。 ’暴其民甚 , 则身弑国亡;不甚 , 则身危国削 , 名之曰‘幽’‘厉’ , 虽孝子慈孙 , 百世不能改也 。 《诗》云:‘殷鉴不远 , 在夏后之世 。 ’此之谓也 。 ”
孟子说:“圆规和曲尺是方和圆的极致 , 圣人是为人的极致 。 要做君主 , 就要尽君主之道;要做臣子 , 就要尽臣子之道 。 这两者都只要效法尧和舜就行了 。 不像舜服事尧那样服事君上 , 便是对君主的不恭敬;不像尧治理百姓那样治理百姓 , 便是对老百姓的残害 。 孔子说:‘治理国家无非二者 , 行仁政或不行仁政罢了 。 ’暴虐百姓太过分 , 那君主便会被臣下所杀 , 国家也将随之灭亡;不太过分 , 君主也岌岌可危 , 国力也将随之削弱 , 死了也将谥为‘幽’‘厉’ , 即使他有孝子贤孙 , 经历一百代也背着个坏名声而不能更改 。 《诗经》说过:‘殷商的镜子并不遥远 , 就是那前一代的夏朝 。 ’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 ”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 , 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 天子不仁 ,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 , 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 , 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 , 不保四体 。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 , 是犹恶醉而强酒 。 ”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获得天下是由于仁 , 他们失去天下是由于不仁 。 国家的兴起和衰败 , 生存和灭亡也是如此 。 天子如果不仁 , 便不能保有天下;诸侯如果不仁 , 便不能保有国家;卿大夫如果不仁 , 便不能保有他的祖庙;士和百姓如果不仁 , 便不能保全他们的身体 。 现在有的人怕死却乐于不仁 , 就好比怕醉却勉为其难喝酒一样 。 ”
孟子曰:“爱人不亲 , 反其仁;治人不治 , 反其智;礼人不答 ,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诗》云:‘永言配命 , 自求多福 。 ’” 孟子曰:“人有恒言 , 皆曰 , ‘天下国家’ 。 天下之本在国 , 国之本在家 , 家之本在身 。 ” 孟子曰:“为政不难 , 不得罪于巨室 。 巨室之所慕 , 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 , 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 ”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 , 反其仁;治人不治 , 反其智;礼人不答 ,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诗》云:永言配命 , 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 , 皆曰 , 天下国家 。 天下之本在国 , 国之本在家 , 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 , 不得罪于巨室1 。 巨室之所慕 , 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 , 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
【译文】 孟子说:我爱别人 , 别人却不亲近我 , 便反问自己仁爱是否足够;我治理别人 , 却没治理好 , 便反问自己知识智慧是否足够;我礼貌待人 , 可人家却不怎么搭理 , 便反问自己恭敬是否到了家 。 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躬自问 。 自己确实端正了 , 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于他 。 《诗经》说得好:万岁呀 , 与天意相配的周朝!幸福都得自己寻找 。孟子说:大家有句口头禅 , 都说天下国家 。 可见天下的基础是国 , 国的基础是家 , 而家的基础则是每个人 。孟子说:治国理政并不难 , 只是不要得罪贤明的卿大夫 。 因为他们所念念不忘的 , 国人都会念念不忘;国人所念念不忘的 , 天下人都会念念不忘 , 这样德教才会汹涌澎湃席卷天下 。【注释】 (1)巨室:贤卿大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