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起中外文化对话、交流、互鉴的平台( 三 )


|搭建起中外文化对话、交流、互鉴的平台
本文图片

“共同理解I”——灵感与干预 展览现场
第一部分:“共同理解I” ——灵感与干预 。 中国馆邀请在中国执业的优秀建筑师通过在平板电脑上的视频 , 讲述与“院儿”相关的灵感和设计 。 来自五湖四海的百余位建筑师 , 结合“院儿”在不同地域、环境、技术、历史、社会、生活等条件下的不同特征 , 阐述从“院儿”的理念生发的代表性作品 , 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设计案例 , 在一条30余米长的屏幕长街里 , 讲述“院儿”如何成为凝聚城市社区的力量 , “院儿”如何促使人们更好的生活在一起 。
第二部分:“共同理解II”——经典与诠释 。 中国馆邀请6位中国杰出的建筑师与6位权威历史学者合作 , 展现对经典传统案例的剖析 , 构建当代诠释 。 6个作品以空间投影的形式 , 分布在6个暗房内 , 观众可以掀开帘幕 , 走入其中 , 与投影的作品产生互动 。 无论尺度大小 , 6个作品既注重分析经典传统案例中的“院儿”的文化特征、空间逻辑、形式语汇 , 同时强调时代背景下 , 与新技术、新文化、新生活的结合 ,
第三部分:“共同设计”——我的院儿 。 在这个部分 , 中国馆邀请AI艺术家何宛余通过算法训练计算机 , 对6位中国先锋建筑师的语汇进行深度学习 , 制作智能设计引擎 , 并以一款可交互的APP , 帮助观众设计自己的院儿 , 让观众一同参与并沉浸在这个项目中 。
|搭建起中外文化对话、交流、互鉴的平台
本文图片

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现场
第四部分:“共同感受”——听院儿 。 在这一部分 , 中国馆邀请声音艺术家朱哲琴为中国国家馆创作一部多相位声音作品《院听四相》 。 艺术家运用采样技术和数位编辑以及高科技音响器材 , 在展览空间进行了多相位的声音互动 , 并以院儿为聚合运动与思境的能量场的抽象空间展开创作 , 将时间与运动基础频率作为载体 , 承载不同相位的步态律动、思境以及能量流的转化与互动 。 这个大型的声音装置可将观众带入一种全新的旅程——“院儿”的感官体验 。
第五部分:“共同治愈”——每个人的故事廊 , 位于中国国家馆的“院儿”(花园)中的凉亭内 。 通过锤丸、曲水流觞、秋千等15个日常院落生活中的案例 , 展览的第五部分分享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创造性地利用空间“治愈”身心的故事 。
(图文和视频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