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看了这些画,或许会让人变得更精神 宛平南路六百号画廊火了

画廊|看了这些画,或许会让人变得更精神 宛平南路六百号画廊火了
文章插图
图说:“600号”画廊门牌
这些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600号画廊火了,连带着印有医院字样的员工月饼也火了。宛平南路600号,曾经的都市传奇,如今的精神坐标,如果你无法购买到它的月饼,那么你可以走进它对公众免费开放的画廊,在这条隐秘的走廊,有一个常常被误读的群体的心理世界。
传递600号的呼唤
从宛平南路600号进入医院,右手边的6号楼1楼,便是600号画廊的所在地。这个画廊原来只是一条黑黢黢的简陋走廊,走廊外侧便是日间康复中心。虽然条件简陋,但画廊发起人、精神科临床医生陈智民非常珍惜,医院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心愿。
墙上挂的60余幅画作来自陈智民的病患,他称他们是“病人艺术家”。这些作者年龄从三四十岁到七十多岁不等,画作用蜡笔、马克笔、水彩完成,题材天马行空。过去一年半里,陈智民陪着病人画出了一千多张作品,其中的优秀作品成了首批展品。1991年出生的陈智民,为画廊选择的廊徽是宛平南路600号的门牌号,一个常常被印在年轻人T恤上的图案,一个常常被用在表情包里并配文“家的呼唤”的图案。
画廊|看了这些画,或许会让人变得更精神 宛平南路六百号画廊火了
文章插图
画廊|看了这些画,或许会让人变得更精神 宛平南路六百号画廊火了
文章插图
图说:展览作品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李铭珅 摄 下同
“以前大家污名化宛平南路600号,现在好像开始浪漫化了,大家调侃吃了我们的月饼,人都精神了。”陈智民笑言,开设600号画廊,是为了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让大家关注精神障碍群体,突然火了,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这么棒的事情早该得到关注了,医院里面竟然有这么有趣的画廊,多么有张力、有故事!”
遍览画廊,观众会发现有几位病人非常高产,舒广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位长期住院的双相障碍患者,大部分患者到了老年衰退得很明显,而舒广到了70多岁还很有活力、很有劲。通过他的画,他想要自我突破的能量都会传递到观者身上,格外感动画外人。
发现病房艺术家
梵高、蒙克这些名垂青史的艺术家,其实都有精神障碍,那如果反向推导呢?一年半前,陈智民在闵行分院的病房开始打造艺术特色病房的定位,于是,为病人设置的画室诞生了。工作时间,他不仅是医生,还陪着病人画画。他不教病人画画,也不主张什么技巧,只是陪伴者。他喜欢原生艺术,鼓励病人画出内心的感受,这个词的起源,正是现代艺术家让·杜布菲1945年在瑞士参观完精神病人的画作之后产生的灵感。
画廊|看了这些画,或许会让人变得更精神 宛平南路六百号画廊火了
文章插图
图说:“绘画天地”创作空间
病房里的病人从来没有接触过艺术,大家与外界的接触常常是通过电视。所以刚开始办画室,陈智民的心里也没有底。没想到,病人建平第一次画的作品就让他惊艳了。这是一幅放射状中心对称结构的水彩画,中间像一个黑洞,彩色的粗线条呈放射状,很有艺术表现力。
有一部分病人艺术家像建平一样,从来不解释自己的绘画。有时候陈智民会提出一些猜想,询问建平,这好像是放射状中心对称的结构,为什么喜欢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寓意?建平很想表达,但是说不出来。建平的作品常常都是无题,本次画展的海报也来自他的另一幅画,同样的中心对称结构,不同的是这幅由一个个彩色的圆圈构成。陈智民很惋惜,画完这幅后,建平就封笔了,不管怎么劝说,他都再没有回到画室,作品也永远停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