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看了这些画,或许会让人变得更精神 宛平南路六百号画廊火了( 二 )


疗效不需要量表
陈智民的病房有90个床位,大部分都是老面孔。陈智民形容:“我们病房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时间冲刷不走的,没办法出医院,家人带不走他们,只有死神能带走。”
由于缺乏外界生活的刺激,这些病人的画以抽象风格为主,内容简单,线条、几何图形是最常见的元素。有一幅画布满了数字和字母,它们来自病人的一本笔记本封面。这位病人有很多笔记本,其中一本记录了他二三十年来写的诗。有一幅满是方格色块的画,名为《彩格》,按理说,这样的填色用水粉更方便,但它的作者清怡全部用马克笔一笔一笔填充色彩,画了三天才画完,画中充满了内心的热情。
画廊|看了这些画,或许会让人变得更精神 宛平南路六百号画廊火了
文章插图
图说:展览作品
有一幅画绘上了马自达和萧亚轩的英文名,还有调频103.7,名称叫《我在边疆》。陈智民表示,和很多常年住院的病人不同,这幅画的作者只有30多岁,年轻,有活力,所以画里的元素很多。他患的是精神分裂症,画画的时候已经快康复了,住了两个多月很快就出院了。
面对这样一群病患,疗效其实根本无需采用科学定制的量表。陈智民欣喜地看到,这些病人光是走进画室的精神面貌,就已经和在病房里完全不一样,看到他们的作品,就已经能感受到他们的精神变化和活力。给画作取名字,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病人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进行创作,说明思维结构比较完整。
策展已排到明年
这里的画作,如果光看图,可能观众根本想象不出来画的是什么。陈智民鼓励观众先看画再看标题,就像有一张画,近看全是线条,远看能看到海草和祥云,但一瞥标题,才知道,这原来是《芒果》,很有当代艺术的妙趣横生之感。
面对画廊的长远发展,陈智民说:“我们就是希望用艺术的方式做科普,吸引公众走进来,不要一想到精神病医院就是铁门,我们也有艺术展。”
画廊|看了这些画,或许会让人变得更精神 宛平南路六百号画廊火了
文章插图
图说:观展者留影
由于600号画廊已经在全国打响了名号,医院也有了更大的信心使画廊建设更上一个台阶。10月初,新的画展即将更替这批画作,它们将来自有精神困扰、情绪障碍的职业艺术家。陈智民特别邀请了艺术策展人陈梦媛等人加入团队,由医院提供场地,艺术家来进行专业运营,届时还会组织形式多样的研讨和交流活动。
全国有好几家精神病医院都有开设画室,他们的画作或许将构成明年初的画展新主题。陈智民透露,之前病房还有一位病人艺术家,出院后他的爸爸看到他画画时精神状态很好,积累了很多画作。陈智民计划,再下一次画展就做这位病人艺术家的个人展,让600号画廊一直高质量地运转下去……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赵玥) 
马上评 关注情绪表达
哲学家尼采称艺术家为“患病动物”。作家普鲁斯特说,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画家达利说,疯子与天才仅一步之遥。举世瞩目的画家之中,确实有些画家的精神状态与众不同。如梵高及其好友高更,代表作为《呐喊》的蒙克,以及痴迷于圆圈的草间弥生等。
貌似杰出艺术家之中颇有些精神障碍者,但两者的共性其实是——独具个性的情绪表达;而非“好的艺术家都是精神障碍者”或“精神障碍者是艺术家”。
艺术的本质之一,就是情绪、情感的表达。艺术的创作冲动,是由强烈的情绪驱使。对于释放了情绪又创作了作品的人——无论是艺术家、一般人还是精神障碍者,都会有心理上的满足感、成就感乃至幸福感。因而,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一种情绪表达带来的心理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