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斯人如玉|中原作家( 二 )


张恨水说:“世界上每天一个人吃饭的 , 不计其数 , 然而没有多人共餐的盛况在前陪衬着 , 也就平常了 , 所以一个冷淡的所在 , 最怕的是有过去的繁华来对照 。 ”
人的一生中 , 难免经历苦痛挣扎、生死磨难 , 怎样渡过这劫难 , 趟过这沟壑 , 撑过这孤独时刻 , 成就的 , 是不同的人生 。
痛失独子不久 , 2012年8月 , 周大新出版长篇小说《安魂》——“献给我英年早逝的儿子周宁”“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灾难而失去儿女的父母”;紧接着 , 他和夫人一起捐资百万 , 以儿子的名义在家乡设立“周宁助学基金” , “以彻底的真诚和勇气直面死亡 , 从哲学的广度和高度反思生命” 。
我常想 , 在一如从前的敦朴的脸、温柔的眼 , 一如从前的厚重的书、满腔的爱的背后 , 周大新老师是怎样苦苦挨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那些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每一个夜晚和清晨 , 他又是怎样的哀恸、追悔和自责;在热闹喧嚣、鲜花着锦的红尘间 , 他是怀揣着怎样的沉重和悲凉 , 独怆然而涕下 , 像一位孤独的隐者 , 隐于他一个人的心间 , 寂寞荒芜的心间 。
【|张燕:斯人如玉|中原作家】他忍痛怀念爱子 , 写下的是缅怀之作 , 也是灵魂之作、希望之作 。 他让我们对生命的真相 , 因他的深刻产生更为透彻的认识;他让我们看到 , 生命在俗世的作别 , 正是在另一重境界的丰饶绽放 。
世界以痛吻我 , 我要报之以歌 。
此后多年 , 周大新多次以这种“静悄悄”的方式 , 默默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慷慨解囊 , 捐资成立多个教育基金会 。
2016年8月 , 周大新为邓州市九龙镇杨官营小学题校名“九龙镇杨官营小学” , 这是远在北京的周大新对家乡的挂怀 , 是对编外雷锋团传承雷锋精神的肯定和支持 。
2017年12月29日 , 以周大新名字命名的“大新教育奖励基金”启动成立 。 “大新教育奖励基金”以周大新倡议发起先期捐款5万元和政府财政专款拨付10万元为来源 , 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公益机构和构林镇在外成功人士、爱心人士等200余人自愿捐助 , 首期共计捐资63万多元 。 该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奖励在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 。
听从我心 , 无问西东 。
2
从18岁离开家乡 , 到一步步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名军旅作家 , 周大新对故乡魂牵梦绕 。 他曾说 , 创作应该帮助人们回归故乡 , 记住乡愁 。
从1979年开始 , 他一直在用文学讲述南阳的故事 , 《汉家女》《银饰》《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湖光山色》《走出盆地》《第二十幕》《左朱雀右白虎》《向上的台阶》等都是其中经典 , 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等都可以在南阳找到与之相关的影子 。
周大新这样说过:“我的笔一直在写生我养我 , 给我欢乐也给我痛苦的南阳盆地 。 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 , 贫穷而又富饶的土地上 , 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道路 。 ”他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舍散文奖、冯牧文学奖、南丁文学奖、政府出版奖等 。 有作品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朝鲜文、捷克文 , 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戏剧 。 由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获1993年度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 。
2019年9月5日 , 根据周大新同名作品改编、中日合拍的电影《安魂》 , 在河南开封开机拍摄 。 目前《安魂》已经拍摄制作完成并通过国家电影局的审查 , 正在参加国际电影节的过程中 , 计划于2021年底或2022年初院线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