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完|即使撂地失传,也要记录下来(图)

练完|即使撂地失传,也要记录下来(图)
文章图片

老艺人王文
或许很多人还有印象 , 在上世纪80年代 , 时常能看到在街头卖艺的江湖艺人 。 找一块空地 , 白沙撒字聚拢人气 , 表演仙人摘豆、吞铁球、吞宝剑、吃针引线、空碗取水等民间戏法 , 以此挣钱谋生 。 生于1940年的王文是当时较为知名的街头艺人 , 因打小喜欢戏法 , 从工厂辞职 , 拜师入行 , 走南闯北撂地 , 一辈子只干自己喜欢的事 , 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 。 如今随着社会发展 , 民间传统的撂地演出已基本绝迹 , 撂地的技巧濒临失传 , 81岁高龄的王文最大的心愿 , 是把自己撂地的本事记录下来 , 别让这门技艺在他这一辈失传 。
在胡同里变戏法
带艺投师入“清馈门”
我出生在天津一户普通人家 , 小时候家住西头义和斗店 。 1958年 , 我18岁 , 到毛纺织机械厂当工人 。 那时候工厂的业余文艺活动很丰富 , 我们厂跟地毯厂、麻纺厂在一个大院里 , 年节开联欢会 , 我们厂唱京剧 , 麻纺厂变魔术 , 地毯厂演评戏 。 麻纺厂有一个变魔术的小伙子 , 姓提 , 比我小两岁 , 我特别喜欢他的节目 , 跟他交上了朋友 。 他使活也就不背我了 , 我脑子好 , 看完记下来 , 回家鼓捣道具 , 自己练 。 我琢磨着挣点儿零花钱补贴生活 , 学会几套戏法之后 , 拿蓝靛纸拓写下来 , 礼拜日去东北角摆地摊 , 一张卖两毛钱 。 又偷着在胡同里变戏法卖艺 , 能挣个块八毛的 。
这时候我认识了一个朋友叫关大昌 , 他是名门之后 , 教我小苗子(仙人摘豆) 。 上世纪70年代 , 有一年大年初一早晨 , 我在家变戏法 , 我妹妹说:“你给我们变干嘛 , 出去变去 , 没人管 。 ”我一想也对 , 收拾了一个小包 , 出去找个人多的地方撮朵儿(白沙撒字) , 等人围上来 , 就在那练 , 练完了给钱吧 , 毛票儿、钢板儿 , 扔过来不少 , 有热心人帮我收着 。 收完了钱 , 又接着练 。 半天工夫 , 挣了不少钱 。 后来我干脆不上班了 , 正式干起撂地这一行 。
我是带艺投师 。 1978年 , 我在杨柳青撂地 , 干完了一场 , 找个小摊儿坐那喝水 。 正巧旁边坐着一位 , 带着个小簸箩 , 有个三股子(飞叉) , 我心想 , 这位是干买卖的 。 果然没过多会儿 , 他就找了块空地干上了 , 我一看人家这功夫 , 吞俩铁球 , 吞大宝剑 。 那时我还不会这个 , 等人家练完了收拾东西 , 就过去跟他搭话 , 一问是河北省固安县的 , 叫郑国有 。 那阵儿唐山大地震过去没多久 , 他说没地方睡 , 我说 , 跟我走吧 。 带他到西沽 , 有那一人高的水泥管子 , 找来草帘子 , 把两头挡上 。 我就提出拜他为师 , 他说不合适 , 但我坚持要拜师 。
过后我师父告诉我 , 他是“清馈门” , 什么叫“清馈”呢 , 就是只靠撂地卖艺挣钱 , 不卖东西 , 主要表演古彩戏法“剑胆豆环” , “剑胆”是武活 , “豆环”是文活 。 那个时代街头卖艺 , 有打把式的 , 严格说是“挂子行” , 武术、重刀 , 而我们这门是气功加戏法 。 我师父的环 , 是小王马李家的环 , 一个个卸 , 一个个上 , 跟京津两地其他艺人的环不一样 , 他们的环是大把环 。 那时候我已经成家了 , 住在北郊(北辰区) , 师父老两口总来我家 , 住上些日子 , 可没少教给我玩意儿 , 我问什么 , 他就教我什么 。 环、崩链儿、吞铁球、吞宝剑 , 这些都是跟师父学的 。
“剑胆豆环”走江湖
最难练的是吞宝剑
1980年 , 我带了一个旅行袋 , 里面装着“剑胆豆环”、轰子 , 也就是锣 , 兜里揣着五块钱去塘沽 , 在塘沽干了一地 。 挣完钱买了张火车票 , 头一站奔辽阳 , 打从辽阳到沈阳 , 一站一站地走 , 又到甘河、加格达奇、齐齐哈尔 , 最后到了佳木斯、鹤岗 , 这一趟整整跑了五个月 , 挣了些钱 , 回来翻盖了两间房 。 转年 , 我又跑了趟大西北 , 陕西、甘肃、新疆 。 哪能总是过五关斩六将 , 也有走麦城的时候 , 有时挣不到钱 , 更考验一个江湖艺人的生存能力 , 不能旱在那 , 得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