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苏东坡的旷达:先天的性情加后天的自省( 三 )
《苏轼词集》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 , 东坡五十六岁 , 任杭州知州 。 此时他的好友钱勰(穆父)从越州(浙江绍兴)知州调派为瀛州(治所在河北河间)知州 , 赴任所的旅途上经过杭州 , 特地与他相会 。 东坡作了一首《临江仙·送钱穆父》 , 写出了和前期送别词很不一样的意境:
一别都门三改火 , 天涯踏尽红尘 。 依然一笑作春温 。 无波真古井 , 有节是秋筠 。
惆怅孤帆连夜发 , 送行淡月微云 。 尊前不用翠眉颦 。 人生如逆旅 , 我亦是行人 。
东坡和钱穆父大约是在宋神宗熙宁末年结识 , 东坡《送穆越州》诗中说“江海相忘十五年” , 可见两人之深交 。 元祐初年 , 两人同在京师为官 , 诗酒唱酬 , 交往更密切 。 其后 , 钱穆父不见容于宗室贵戚 , 出守越州 。 东坡也因反对旧党一味废除新法 , 兼且得罪程颐理学之门 , 遂令当权的旧党人士难以容忍他 , 程门弟子也抨击他 , 于是 , 随钱穆父之后 , 东坡亦自请离京 , 出知杭州 。
岁月如流 , 两人当日京城一别 , 此次杭州重聚 , 竟然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寒食节了 。 这三年里 , 钱穆父离京 , 奔波于吴越之间 , 现在又要远赴瀛州 , 真可说是“天涯踏尽红尘” 。 纵然时空一再变换 , 始终不变的是他坦然无碍的心境:“依然一笑作春温 。 ”钱穆父并未因这些迁徙而露出愁苦的神态 , 他依然面带笑容 , 散发出春日般的温暖神韵 。 这何尝不也是东坡自己面对逆境的态度?
然而能有此外在的表现 , 是由于有着充盈于内的精神意志 。 东坡化用白居易《赠元稹》的两句诗“无波古井水 , 有节秋竹竿” , 赞扬钱穆父以道自守 , 保持耿介风节的特质 。 所谓“无波真古井 , 有节是秋筠” , 说的是钱穆父不为升迁浮沉而忧喜 , 心情平静无波澜如古井之水 , 而其风骨更如秋竹有节 , 坚毅挺拔 , 不易摧折 。
一般的送别词 , 写的多是行者因难留而寡欢、送者为惜别而伤感的情景况味 , 如我们在前面篇章读过的东坡前期送别词亦复如此 。 东坡这阕《临江仙》作品却有不一样的书写角度 。 他不渲染负面情绪 , 反而是以积极肯定的话语作别 , 以操守风节自勉勉人 , 展现了他的胸襟 。 这样的气节 , 正是抵御人生横逆的重要力量 。
他们俩之离开汴京 , 都是由于在朝好议论政事 , 遂招致言官抨击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 钱穆父先离京 , 出任越州知州 , 任上内修德行 , 外治州务 , 政绩颇受赞颂 。 而东坡自请出知杭州 , 一则是为了息波澜、存名节 , 不让自己陷在政治争斗的泥沼之中;一则也是认为居朝徒增纷争 , 无益苍生 , 不如治理地方 , 更能为天下百姓做事 。 因此 , 他深自认为自己的信念、操守与钱穆父是完全一样的 。 所以词中引用元白诗句作喻 , 恰恰切合两人关系 , 所谓“德不孤 , 必有邻” , 元白二人以此自许相勉 , 苏钱两人亦当如是 。
下片写月夜送别情事 。 钱穆父要去的瀛州在河北 , 属于比较偏僻的郡县 , 繁华不如越州 。 尤其自熙宁以来 , 瀛州先后遭遇旱灾、地震等 , 赤地千里 , 五谷不收 , 百姓逃荒 , 情况越发凄惨 , 到元祐年间仍未恢复元气 。 因此 , 东坡深知好友此去瀛州 , 将要面临的是颇为艰辛的工作 , 但士大夫秉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理应勇往直前 , 不应畏难而惧 。 所以纵然不舍 , 东坡也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为朋友打气 , 真诚地为他饯别 。
当东坡在筵席上劝歌女“尊前不用翠眉颦” , 同时也表明了他个人面对离愁的态度:一是不要为离别而伤感蹙眉 , 徒然增加离人的愁绪;二是世间离别本是寻常事 , 自是无须过度哀伤 。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