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e|《林忆莲:野花》:逆流而上的特写镜头( 二 )


Chee|《林忆莲:野花》:逆流而上的特写镜头
文章图片

卢克·海恩斯的两本书和The Auteurs都是1990年代英伦摇滚留给后世的珍宝
2
我认识蔡哲轩快要二十年了 , 这段岁月里 , 他向着“林忆莲研究第一人”的高度不断攀登;在我等朋友眼中 , 跟他聊林忆莲起初就像乒乓球民间高手挑战上海市的全运会队员 , 近几年我已经不高兴跟他聊林忆莲了 , 因为这件事情变得跟马龙对决一样缺乏悬念 。 而且蔡哲轩还是一个出了名的毒舌 。 他的名言包括:“如果谁还把music publishing(版权管理)翻译成‘音乐出版’ , 那么此人的文章应该无视 , 出的书应该丢垃圾桶 。 ”基本上 , 他在探讨音乐的时候是一个较真、好斗的猛士 。
可我总也忘不了他的另一名言——当时我们在聊电影《寻找小糖人》为何成功 , 他说:“好就好在导演不太懂音乐 , 如果他是音乐圈的内行那就难说了 , 如果他是罗德里格兹 [4]的狂热粉丝 , 那这个片子肯定就砸了 。 ”他的见解我完全同意 , 所以当我知道他要写他最痴迷的林忆莲 , 而且是他最喜欢的专辑《野花》时 , 我预估那会是一本曲高和寡的作品 , 不至于搞砸 , 但想要成功 , 也就是引发大众层面的共鸣 , 应该很难 。
Chee|《林忆莲:野花》:逆流而上的特写镜头
文章图片

《野花》专辑的再版黑胶
三年后 , 等到我翻开《林忆莲:野花》(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年8月版) , 前言的第一页就把我逗乐了 。 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 , 蔡哲轩是这样登场的:
这几年 , 似乎只要谈到李宗盛或者林忆莲的时候 , 很多人就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年少不懂李宗盛 , 长大方知林忆莲’ 。
“每次听到 , 我都很羡慕(质疑)说这句话的人 , 因为在我眼里 , 李宗盛写给林忆莲的那些歌 , 无一不是最直白最浅显的标准商业流行曲(口水歌) , 要‘长大’才能听懂这些歌 , 只能说明这些人依旧还保有‘年少’心态(too young too naive) 。 (P1)
我要强调的是 , 引文括号内的文字纯粹是我的曲解 , 与蔡哲轩无关 。 让我惊讶的是 , 这两段文字居然成了蔡式毒舌在整本书里的绝唱 。 蔡哲轩变了 , 唯一没变的是他对“老李”的不敬 , 但是他把这种情绪控制得颇为得体 。 “李氏情歌”一改往常在他口中毁誉参半的形象 , 在书中主要扮演一名造神者(Queen-maker) 。 当然 , “老李”作为已婚人士横刀夺爱的剧情也没少排演 。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段文字:“关于《野花》 , 许愿 [5]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在1988年的台北街头头脑一热捧着专辑坐上出租车奔去滚石唱片的那一幕——某种意义上说 , 正是他自己把女友送到了她未来的丈夫手里 。 ” (P63)
像这样叫人眼前一亮的野史轶事 , 书中还有许多 。 我之所以称之为野史 , 是因为作者收集素材的管道略有瑕疵 。 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言 , 他与许愿做了深度访谈 , 没能采访到林忆莲最是遗憾 (P210) 。
Chee|《林忆莲:野花》:逆流而上的特写镜头
文章图片

2019年11月26日 , 蔡哲轩去北京第一次采访许愿时留影
借由作者的文字 , 读者轻而易举就能走入许愿的内心深处 , 或者说 , 我们听到了许愿希望我们听到的那些话 , 有时候 , 我们是以许愿的视角在回顾那段历史 。 于是 , 许愿不仅是《野花》专辑的制作人 , 也成了《林忆莲:野花》这本书的主心骨 , 正如作者在前言里说的:“我在这本书里便不再过多地赞颂她那些人尽皆知的事 , 而把主要精力放在《野花》专辑背后的方方面面 , 比如说企划 , 比如说制作 , 又比如说影响……” (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