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人堂·师说|词学专家谢桃坊②:从宋词中看到中华民族情感的某种历史( 二 )


于是,谢桃坊一口气扎进搜集市民文学相关资料素材的工作中。研究市民文学,并不容易。市民文学是封建社会后期于市民阶层中兴起后流行于都市的、通俗的、表现市民社会的文学,其种类与形式复杂多样,资料浩繁而散乱,历史线索模糊,尤其是有许多待开垦的“土地”。尤其是宋以来流行于都市的各种通俗文学,如话本、歌词、诸宫调、戏文、杂剧、散曲、传奇、花部、时调小曲、花鼓词、弹词、子弟书、拟话本,以及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青楼小说、武侠小说等等。若要对其中每一种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皆非易事,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考辨分析。这样,每一个问题都得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凭着兴趣和勤奋,最终,谢桃坊完成了《中国市民文学史》,199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作为国内第一部市民文学研究专著,该书首次对文学史上不大为人所注意的话本、讲唱文学、戏文和小说等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学术价值和生命力至今依然旺盛。之后,2003年、2021年两次修订再版。
文学|名人堂·师说|词学专家谢桃坊②:从宋词中看到中华民族情感的某种历史
文章插图

掌握专与精二者辩证法 学术生命得以常青
从1981年进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谢桃坊专业从事古典文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尤其是致力于词学研究,已有40余年,他也成为当下学术界公认的词学研究专家。但是词学并不是他唯一关心的领域。凭借雄厚的学术功底及浓厚的学术兴趣,谢桃坊以宋词作为突破口,进行适当的研究领域转移,在国学研究、苏轼研究、敦煌学、客家学等领域,也均有不俗成绩。比如他写的《苏轼诗研究》作为巴蜀书社 《宋代文学研究丛书》第一种推出,主要探讨苏轼诗的艺术成就。他还曾先后到成都东山地区进行多年的田野调查,撰写并出版了 《成都东山客家人》( 巴蜀书社,2004 年)、《成都沙河客家的变迁》( 天地出版社,2005 年) 两部客家学专著,发表了 10 多篇客家学研究的学术论文。
有的学者退休后就没有新的感受,停笔了。但谢桃坊退休多年,依然思维活跃,笔耕不辍。谢桃坊将之归功于自己进行了合理的学术研究转换,“长久从事某一学科的研究,犹如开发矿产一样终有尽时,或专业研究告一段落时,必然由疲劳与过于熟悉而缺乏新鲜的感觉,导致失去灵感和想象,难以发现新的学术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江郎才尽的现象。这个时候,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术兴趣,在牢固的专业基础上略使研究园地扩大,向邻近的领域转移,就可以保持新的感受与产生新的创造力,也就可能出现新的成果。”
在谢桃坊看来,学术研究中,存在一个博与专的辩证关系,既要有专精的研究领域,又要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大学者不同于大专家的区别,就在于大学者比较广博,可以跨几个学科。但我们现代所生存的文化条件有新的特点,已很难再出现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大家。像胡适、王国维还有梁启超这样的大家,我们这个时代出不了。因为学术的发展越来越细密,越来越深入,出专家的可能多。”
文学|名人堂·师说|词学专家谢桃坊②:从宋词中看到中华民族情感的某种历史
文章插图

谢桃坊书房
写通俗文章比写论文还要用功引导大众阅读学术
读谢桃坊的著述,能感受到,他的学术文章没有一般人容易犯的那种毛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概念空转,文风干涩。谢桃坊行文有缜密的文法和清晰完整而复杂的长句,典雅明净、平时准确。即便是长篇论文,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反而引人入胜娓娓道来,仿佛与人促膝谈心。这是很多学者都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