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魏峻:用考古成果讲好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故事( 三 )


南都:1974年 , 泉州发现了一艘宋代沉船 。 不同港口、不同城市作为航行始发站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
【海上丝绸之路|魏峻:用考古成果讲好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故事】魏峻:沿海港口的发展过程中 , 有千年不衰的 , 比如广州;也有经历波峰谷底的 , 某一时期很繁荣 , 后面衰落了 , 比如泉州 。 贸易的变化是受整体环境变化影响的 。 广州从汉代开始一直都很发达 , 而泉州发展的时段性比较强 , 直到后来居上乃至超过广州 , 基本上是从南宋中晚期开始到元代这段时间 。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 , 跟整个历史环境有关 。
唐末黄巢起义以后 , 广州很多外国商人惨遭杀害 , 这对广州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随后的南汉国 , 对外贸易物品很多都不是本地生产的 。 比如1997年在印尼海域发现的“印坦沉船” , 内有“乾亨重宝”铅钱、“桂阳监”字样的银锭 。 这艘船可能是南汉国时期从广州出发的 , 但是它装载的货物就有来自北方越窑等地方生产的物品 。
到了北宋时期 , 政府对广州还是比较重视的 。 宋太祖收复南汉国以后 , 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 。 广州是第一个设立市舶司的地方 。 但随着局势的发展 , 尤其是南方地区窑业的兴起 , 比如福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 , 泉州开拓了对日本和朝鲜等东亚地区的贸易 , 大大扩大了贸易量 。 另外 , 福建的造船技术在宋代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 虽然那时候广州有“广船” , 但在远洋航行能力上可能比“福船”还是要稍弱一点 。
泉州港口的崛起还跟政府的扶持有关 。 南宋流亡政权抵抗蒙古比较厉害的主要是广东一带 , 元代的统治者更是扶持泉州的发展 , 泉州全面超过广州 。 明代以后泉州港衰弱 , 到明代中后期以后 , 漳州月港取代了泉州的地位 。
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 , 大家都是始发港 , 只是在不同时期扮演的历史角色不一样而已 。 现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是讲几大片区 , 广东片区、福建片区、浙江片区、山东片区 , 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城市联合申遗 。 国家文物局精选以后 , 是以六个城市联合申遗 。 这些城市都在海上丝路的不同历史阶段 , 或者在不同的区域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古代中西方造船技术的区别
南都:著名的“黑石号”沉船发现了许多唐代文物 , 但船体结构却是阿拉伯的缝合船 , 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的造船传统有何不同?
魏峻:到了唐代 , 中国的造船技术在东亚地区肯定是首屈一指的 , 日本跟中国的往来 , 包括遣唐使 , 基本上都是依靠中国的“唐船” 。 但是当时并非只有我们的船能够跨洋航行 。 从唐代开始 , 中国就可以造很大的船 , 可以从广州通海夷道 , 直达阿拉伯 , 阿拉伯的船同样可以来中国 。 但是在海上贸易方面 , 如果从所起的作用、航行频次来讲 , 阿拉伯的船比中国船略胜一筹 。
现在我们发现了很多阿拉伯船的相关史料记载 , 比如“黑石号”沉船(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并打捞的一艘唐代沉船) , 虽然运的都是中国货 , 但它很明显是一艘阿拉伯地区的船 , 因为它采用的是捆扎技术 , 船板的装配技术跟我们有非常大的不同 。 中国从唐代以后开始用钉子把船板连起来 , 阿拉伯地区则一直用绳子固定船板 。
中西方在造船技术上的传统有明显区别 。 中国造船讲究“龙骨优先” , 先造龙骨 , 而西方是“船板优先” , 先造船壳 。 同时 , 中国和西方船的推进方式不一样 。 中国船的推进方式是向前推进 , 人是面向船的前进方向的;而西方很多的船是逆向推进 , 人面向的是船前进方向的反方向 。 这点很有意思 。 现在的皮划艇和赛艇 , 前者运动员是面朝前进方向划桨 , 后者运动员是背对前进方向划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