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鉴赏|白露:人生朝露,书画千秋( 六 )


节气|鉴赏|白露:人生朝露,书画千秋
文章图片

清 伊秉绶 赏心欲辨集联
刘墉和伊秉绶是师徒关系 。 同样学颜 , 最终的气格差别很大 。 刘兼取苏轼 , 气息更加绵柔 , 伊秉绶将汉碑和唐碑加以融合 , 气象阔大 , 充满阳刚之气 , 其隶书和行书形成强烈反差 , 动静、粗细、刚柔 , 形成绝妙的多层对比 , 也正因为如此 , 充满“现代意识” 。 真正的书法大师 , 必定是超越时代的 。
书家风格的差异 , 最终是气息的差异 , 本质上就是书家气质的不同 。 刘墉字有馆阁气 , 伊秉绶隶书有庙堂气 , 吴昌硕则是一种“职业气”——专职书家的习惯 。 不能不说 , 他的书画尤其是绘画 , 受到商业因素的影响 , 但依然强劲地保持了艺术格调 , 而很多学他的人 , 则没有那么幸运了 。 “独鹤不知何事舞 , 赤鲤腾出如有神”对联乃“破体书” , 别出心裁 。 这就表明 , 自书体演化终止之后 , 多体兼善 , 在其间游刃有余 , 进而能够求变 , 成为诸多书家的突破口 。 赵之谦和吴昌硕等莫不如此 , 差别在于借助哪种书体为主 。 这当中有成功者 , 也有失败者 。 郑板桥无疑是前车之鉴 。 赵之谦的融合侧重笔法 , 吴昌硕则以字形和气息为主导 。 此联以草篆二体为主 , 信手而成 , 妙造自然 , 关键是吴昌硕行草书以篆意为主 , 草篆和篆意草字 , 圆融无碍 , 令人印象深刻 。 此联作于“丙午仲秋” , 时在1906年 , 吴昌硕63岁 , 风格已然成熟 。
节气|鉴赏|白露:人生朝露,书画千秋
文章图片

近代 吴昌硕 独鹤赤鲤联
相比之下 , 严复的信札 , 则流露出“学者气” 。 严复的字主学王羲之、颜真卿 , 转折处理多见魏碑笔法 。 笔画瘦硬 , 仍见粗细之变 , 字形大小错落 , 整体上一气呵成 , 行云流水 。 隐约有汉简笔意 , 字形之间没有连带 , 但字形中的连带有意不提笔省略 , 可看出来龙去脉 , 增加了疏密对比和趣味性 。 严复这一代人 , 得益于时代的造就 , 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中西贯通 。
节气|鉴赏|白露:人生朝露,书画千秋
文章图片

近代 严复 信札
此札为严复写给大女儿严瑸和小女儿严顼叙述近况的家信 。 信末落款时间为“白露日书” , 信封上收信地址为“北京东四汪芝麻007号” , 寄信地址为“上海哈同路” 。 根据严孝潜先生的文章《严复写给王又点的四封信》以及他编著的《严复在天津三十年》中所述长女严瑸一段 , 可以判断此信写于1919年9月10日(白露) 。 《四封信》中记载 , 1919年5月下旬 , 严复离福州到上海;6月6日 , 入住上海红十字医院治病;8月9日 , 出院 , 归哈同路民厚里所租寓所 。 本信正文中有言“由闽到此不觉已半年矣” , 又“接到红十医院来单 , 算至阳八月底止 , 计住院六十五日” , 综合判断 , 故可确定时间 。
“今日节交白露矣 , 然昨日天气乃今夏最热之日 。 法伦表在荫室之中乃至八十七度 , 树叶不动 , 枕席如蒸 , 不能安睡 。 直至午后五钟 , 忽有暴风雨冲户排棂 , 床帷始稍凉爽可睡 。 今日看表降至八十 。 又以退凉太快 , 虽添衣御凉 , 而骽臂等处都作酸楚 , 如何如何?”严复在信中谈及目前个人现状 , 生老病死 , 每个人都得面对 , 时间飞快 , 往事如烟 ,“日子真如掷梭 , 吾由闽到此 , 不觉已半年矣 。 ”“吾正缮信封发之际 , 接到红十医院来单 。 算至阳八月底止计住院六十五日 。 并他项医费 , 共银规元四百四十四两八钱 。 余华影海林割治 , 及九月以后洗熨诸费尚未开来 , 大约后来一起开发 , 总在洋一千元上下也 。 此节可告娘与大哥等知之 。 ”即便是大名人 , 也得考虑生活琐事 , 鸡毛蒜皮 , 精打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