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范翼鹏评《莱姆作品集》︱莱姆:从不可能出发( 四 )


如果只有在一个系统内部才可能会有对一种主张的合理评价 , 那么似乎就不存在一个对于相竞争的系统或世界图景自身的合理评价基础了 。
作为科幻作品 , 莱姆毕竟没有给出我们任何确实的定数 , 莱姆笔下的人类现在无法理解索拉里斯星 , 也不知道是否有一天能够理解它——我们也就没有办法确定人类与索拉里斯之间是否存在着不同的世界图景 。 而正是如此 , 作品的悬念带给我们的思辨能够朝向深处无休止地进发 。
生物|范翼鹏评《莱姆作品集》︱莱姆:从不可能出发
文章图片

2013年的电影《未来学大会》改编自莱姆的同名小说 , 真人与动画交织 。
相较于文明历程而言 , 科幻小说的历史并不算长 , 然而大师与杰作仍旧层出叠见 。 优秀的科幻作品可以给人带来难以言表的感受 , 刘慈欣在谈到阿瑟·克拉克时说过:“读完《2001太空漫游》的那天深夜 , 我走出家门仰望星空 , 那时的中国的天空还没有太多的污染 , 能够看到银河 , 在我眼中 , 星空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 我第一次对宇宙的宏达与神秘产生了敬畏感 , 这是一种宗教般的感觉 。 ”诚然 , 无数科幻作家都抱有对星空和未来的炙热幻想 , 写作的诉求与思想的角度也必然不尽相同 , 但是莱姆的作品给人带来的震撼 , 不会比科幻史上任何其他的黄钟大吕来得轻些 。 在群星璀璨的科幻大师之间 , 莱姆是独一无二的 。 换一个角度来看 , 莱姆作品中略带悲观的“不可知”世界观 , 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宇宙浩瀚神秘的赞叹 。 正如他在《惨败》中所提到的:
所谓的共性来自人类中心主义的谬论 , 强调人类是某种古代信仰和神话的传人 。 宇宙中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智慧生物 , 而恰恰是因为那么丰富多彩 , 天空才如此沉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