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浅谈纸材料在水墨语言流变中的状态

什么是纸?对于画画的人来说,纸就是那个用植物纤维做的承载着画面的东西。中国的绘画用纸,外国的绘画也用纸。水墨画尤其用纸。水墨画的用纸要更特殊。在人们的思维定式里,提到水墨画,那么出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画面,一定是画在纸上的画。
早期纸材料在中国画的中的应用
中国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现代定义中合格的纸。汉代的人们用纸来绘制地图、书写文书。但是那个时期的纸质量很差,纸真正开始普及,其实是魏晋南北朝时候的事情。
水墨&浅谈纸材料在水墨语言流变中的状态
文章插图

从汉到魏晋,造纸的原料很单一,大多只用麻。所以出土文物中的汉纸基本都是麻纸。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原料开始变得丰富,从原本仅有的麻扩大到了木本韧皮类的桑皮、楮皮和藤。
这些由木本韧皮部分作为原料的纸被称为皮纸,是对所有皮料类纸的总称。新材料的出现既扩大了产量产地又带来了技术的革新,人们为了抄造原料更为复杂的纸而加强了蒸煮、舂捣与漂洗的工序。同时引入施胶、涂布工艺来提升纸的受墨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使用了我们现在还在用来抄纸的可拆移活动帘床,这个改变使纸张厚度变薄,纸面也能够更细腻。
这么看来,这时候的纸用来写字画画已经没有问题了。在对工艺的主动改革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很快发现了纸的优越性,此时纸的3个好处,节俭,方便,好收藏。纸的好处让人们首先放弃了简牍,使用纸作为书写的承载材料。在东晋的时候,已经有政府命令发文禁止使用简牍,要求用纸来书写文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有纸本绘画出土,在文献中记载了画家顾恺之和书法家王献之使用纸画画的事,但是很可惜这些作品都没有传世。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保存下来的纸本绘画,一幅画在麻纸上的“墓主生活图”,出土于新疆。这张画绘制在由六张麻纸拼接而成的一张大纸上,成为了年代最早的绘画用纸的实物证明。这个时期的绘画以勾线为主,喜欢涂上华丽的色彩。
水墨&浅谈纸材料在水墨语言流变中的状态
文章插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材料正在慢慢兴起。这个时期的纸虽然还不完美,但是已经可以用来画画了。也有画家开始试着在纸上画画。这个时期是纸开始承载水墨的一个开端。人们按照以前的惯常思维去使用纸,既然可以用絹画画,当然也
可以用纸。绘画从到纸,只是从一种材料平移到了另一种材料。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不是被重视的绘画材料。它是作为的补充而出现在这个时期的绘画材料列表里。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被英国史家韦尔斯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纸在这个时候发展的很快。隋唐时期,造纸的原料又一次扩大,由原本的麻、桑皮、楮皮、藤,扩大到瑞香皮、木芙蓉皮和竹纤维。在这个时期麻仍然是主要原料,但其它非麻原料的用料开始明显增加。后来在水墨画用纸中占据主流的皮纸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的。可以选择的原料增加了之后,纸的产地也变增加了。
隋唐时期的人们掌握了编造使用细帘纹纸帘的方法,使用更精致细密的纸帘使抄造出来的纸也更为细滑纤薄。抄造薄纸和皮纸,在工艺上有一个难度关口,即这些纸在半湿时从湿纸堆上要被揭下上墙晒干的过程中,不易揭下且极容易揭破。在纸浆中加入由植物粘液制作的纸药解决了这个问题。纸药不仅加强了纸纤维间的连系,又润滑了纸与纸之间,使湿纸堆中的纸不粘连。在早期造纸的经验中,为了提高纸的抗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