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静淑|恽寿平“没骨神品”现身,为何吴湖帆称他是中国花鸟第一人?( 四 )


潘静淑|恽寿平“没骨神品”现身,为何吴湖帆称他是中国花鸟第一人?
文章图片

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册页(十开) 水墨、设色纸本(局部)
其中临刘寀琳的“池鱼藻”实用花卉之法 , 游鱼、荇藻均运没骨法 , 与五十五岁《花卉图册》中的“鱼藻图”页甚相似 , 唯稍见繁细;仿方从义的“云山图” , 水墨滋润 , 运锋圆润 , 深得方氏兼宗米芾、董源的画法之长;橅曹知白的“风林晚鸦图” , 笔法尖劲 , 墨色明洁 , 树姿奇兀 , 又颇具曹氏承李、郭传统的笔墨特色;临赵孟頫“春色图” , 干笔墨的山石和洒脱如写的竹叶 , 则反映了恽氏深悟赵氏枯木竹石法之要诀;拟赵伯驹的“花溪渔艇图” , 却别具宋元青绿山水画之意韵 , 青山红树 , 绚丽清雅 。
潘静淑|恽寿平“没骨神品”现身,为何吴湖帆称他是中国花鸟第一人?
文章图片

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册页(十开) 水墨、设色纸本(局部)
此册山水之精妙 , 是其晚年都未放弃山水画创格的追求 , 也是至高的艺术水准 。
恽寿平在《瓯香馆集补遗画跋》六中自评 , “出入风雨 , 卷舒苍翠 , 走造化于毫端 , 可以哂洪谷 , 笑范宽 , 醉骂马远诸人矣 。 ”
而传统文人画往往强调神韵 , 不求形似 , 恽寿平却强调在写生中先有形似而后方能传神 。 在上海博物馆藏恽寿平《石榴图》扇页上 , 他题写道:“写生家神韵为上 , 形似次之 。 然失其形似 , 则亦不必问其神韵矣 。 ”
他还曾说:“白阳、包山写生皆以不似为妙 , 予则不然 。 惟能极似 , 乃称与花传神 。 ”可见 , 唯有极其形似了 , 才能为花传神 。
潘静淑|恽寿平“没骨神品”现身,为何吴湖帆称他是中国花鸟第一人?
文章图片

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册页(十开) 水墨、设色纸本(局部)
恽寿平题跋“临徐崇嗣春风图”
黄朋认为 , 这是恽寿平非常重要的观点 , 也是他的画作拥有过人之处的原因 。
如此来看 , 《山水花卉册》可谓是恽寿平集大成之作 , 也是研究恽寿平山水画及清代文人画路径的重要范本 。
恽寿平博物馆级重器
“一本等于两本”
这套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可谓当之无愧的中国美术史“没骨神品” , 从中年时的沉厚、鲜丽转向晚年淡雅、清逸 , 没骨写生花卉更加炉火炖青 , 凸现“清如水碧 , 洁如霜露”的特色 。五开花卉中桃花、腊梅、蝴蝶花纯运没骨法 , 色彩渲染出花瓣形态轮廓和浓淡深浅 , 再勾点出花蕊和花托;牡丹、月季、绣球则用极淡的色线或墨线轻勾轮廓 , 再以色彩细致晕染;花叶亦以没骨显外形 , 线勾见筋脉 。
而究其没骨法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在当时面对花鸟画的日渐式微 , 恽寿平开始转型 。 他自称效仿徐崇嗣的“没骨法” , 主要是指“没骨花鸟法” , 但徐崇嗣的没骨法作品现已无存 , 恽寿平大约也未见过 , 实际上恽寿平对“没骨法”的传承是“借古开今” 。
所以 , 恽寿平作为“花卉没骨法”的集大成者 ,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对明末清初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 , 被尊为“写生正派” 。 《国朝画征录》上载:“近日无论江南江北 , 莫不家家南田 , 户户正叔 , 遂有’常州派’之目” 。
“世人皆以不似为妙” , 然而恽寿平的花鸟画以似求不似 , 画风清新雅丽 , 其没骨画法风靡一时 , 追随者众多 , 中国绘画史上记载的常州派画家就达百人之多 。 他在继承了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的基础上 , 又揉合了黄筌、徐崇嗣两家的精髓 , 重视形象写生 , “以花传神” 。“点花粉笔点脂 , 点后复以染笔足之” , 融工笔与写意之精华为一体 , 既有工笔画的形态逼真 , 更兼具写意画的意态传神 。 方薰认为这是“前人未传此法 , 是其独造”的新风貌 , 而恽寿平自称是“徐家传吾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