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刘先银评论说:东方思想的传承看到了中国的圣贤的身影( 八 )
8《归燕》
词曲:李叔同
几日东风过寒食 , 秋来花事已烂珊 , 疏林寂寂变燕飞 , 低徊软语语呢喃 。 呢喃呢喃 。 雕梁春去梦如烟 , 绿芜庭院罢歌弦 , 乌衣门巷捐秋扇 。 树杪斜阳淡欲眠 , 天涯芳草离亭晚 。 不如归去归故山 。 故山隐约苍漫漫 。 呢喃呢喃 , 不知归去归故山 。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 , 浙江平息人 , 生于天津 。 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 , 也是一代高僧 。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 , 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 , 在多个领域 , 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 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 , “朴拙圆满 , 浑若天成” , 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 , 所创作的《送别歌》 , 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 , 成为经典名曲 。 同时 , 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 卓越的艺术造诣 , 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 他苦心向佛 , 过午不食 , 精研律学 , 弘扬佛法 , 普渡众生出苦海 , 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 ,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 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 , 以律严身 , 内外清净 , 菩提之因 。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 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 , 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 , 由于种种原因而走上了世俗眼光中的消极人生之路 , 1918年 , 披剃于杭州虎跑定慧寺 , 遁入空门 , 做了一个名“演音”、号“弘一”的僧人 。 一名曾经纯正而且优秀的艺术家 , 穿上百衲衣后 , 从观念到行动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断绝尘缘 , 超然物外 , 几乎废弃了所有的艺术专长 , 耳闻晨钟暮鼓 , 心修律宗禅理 , 艺术家的李叔同变成了宗教家的弘一法师 。
诸艺俱疏 , 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割舍 , 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 。 在弘一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 。 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 。 由此可见 , 书法在他心目中占有的地位了 。 弘一习书始于少年 , 初学篆书 , 从津门名士唐敬严学习书法篆刻 , 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 再写隶书 , 后入楷、行、草诸体 , 尤对六朝碑版精心揣摩 , 认真临写 , 形成他劲健厚重的书风 。 有人将弘一书法风格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初由碑学脱胎而来 , 体势较矮 , 肉较多;后肉渐减 , 气渐收 , 融入楷意;再后来字变修长 , 呈瘦硬清挺之态 。 其实 , 从大的审美风格来审视弘一的书法 , 分为出家前和出家后两个阶段 , 即劲健与平淡两种格调 , 似乎更为恰当 。 为僧以前 , 弘一书法有绚烂之致 , 遁入空门做了和尚 , 书风突变 , 弃之峥嵘圭角 , 行之以藏锋稚拙 , 转入禅境的雅逸恬淡 , 枯寂孤清 。 这种巨变 , 来源于观念上的变化 , 亦即是人的变化 , 在俗是李叔同 , 离俗则是弘一法师 , 书写的目的发生了质的改变 。 隔断尘缘的弘一 , 不再自视为艺术家 , 作为“写心”的书法艺术 , 在其观念中自然亦异于以往;握管写字 , 首先是一种“广结善缘 , 普传佛法”的宗教活动和需要 , 而作为艺术的书法已退居其次 , 书法不再是艺术的自觉产物 , 而是宗教中的艺术品 , 其艺术价值是作者的不自觉表现而又经后人的审美接受才得以实现的 。 纵观弘一遗墨 , 清静似水 , 恬淡自如 , 实是禅修的结果 。 “刊落锋颖 , 一味恬静” , 清逸的线条泯灭了个性 , 是禅心的迹化 , 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 , 是造“平淡美”的极致 。
- 简评$安利八本星际文,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强烈推荐
- 逍遥小书生!五本不输《赘婿》的架空历史小说,评分高达9.5!全部都是精品
- 贾母!《论语》:莫把心事挂在嘴上,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 儿子&封面评论 | 杭州版《美丽心灵》刷屏,唯有潺潺的爱可消融厄运的坚冰
- 榜单|发掘大格局大气象作品,《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榜公布
- 美术$美术画作好坏如何“评判”,老师的“逆向审美”给出答案:丑≠差
- 人物@108将中,有9人被金圣叹评为上上人物,其中有哪些人配不上
- 中青年&苏州市评弹团“相约北京” 为冬奥增添“苏州色彩”
- 诗评!以“为远方祈平安”为题的20首诗词,体现拳拳赤子心
- 职称评审|职场上有3件事,“做得多,死得快”,领导绝不会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