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周易》卦辞的范式元亨利贞《黄帝内经》时间哲学《道德经》尊道贵德(13)


老子曰:“欲观大道 , 须先游心于物之初“ 。
天地之内 , 环宇之外 。 天地人物 , 日月山河 , 形性不同 。 所同者 , 皆顺自然而生灭也 , 皆随自然而行止也 。
知其不同 , 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 , 是知其本也 。 舍不同而观其同 , 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 。 物之初 , 混而为一 , 无形无性 , 无异也 。 ”
孔丘问:“观其同 , 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 , 则齐万物也 。 齐物我也 , 齐是非也 。 故可视生死为昼夜 , 祸与福同 , 吉与凶等 , 无贵无贱 , 无荣无辱 , 心如古井 , 我行我素 , 自得其乐 , 何处而不乐哉?”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 , 侃侃而谈道:“圣人处世 , 遇事而不背 , 事迁而不守 , 顺物流转 , 任事自然 。 调和而顺应者 , 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 , 得道之人也 。 ”孔丘闻之 , 若云飘动 , 随风而行;若水流转 , 就势而迁 。 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 , 乘车而行于陆矣 。
进则同进 , 止则同止 , 何须以己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 , 善假於物也!“得道之人 , 视生死为一条 , 生为安乐 , 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 , 是亦不是 , 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 , 贱亦不贱 , 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 , 荣亦不荣 , 辱亦不辱 。
何故哉?
立于大道 , 观物根本 , 生死、是非、贵贱、荣辱 , 皆人为之价值观 , 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 。
究其根本 , 同一而无别也 。 知此大道也 , 则顺其变动而不萦於心 , 日月交替 , 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 ”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 , 坐需寂静 , 行需松弛 , 饮需素清 , 卧需安宁 , 非有深宅独户 , 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 , 不招仆役 , 不备用具 , 何以能撑之?
招聘仆役 , 置备用具 , 不立家规 , 何以能治之?”
老聃笑道:“大道自然 , 何须强自静 。 行无求而自松 , 饮无奢而自清 , 卧无欲而自宁 。
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 , 体乏而息 , 日出而作 , 日落而寝 。 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 , 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 , 则神乱而体损 。 ”
老聃道:“君子与人处 , 若冰释于水 , 与人共事 , 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 , 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 。
阳子居听后 , 一改原来高傲 , 其貌不矜亦不恭 , 其言不骄亦不媚 。 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 , 生于父母之身 , 立于天地之间 , 自然之物也 。
贵己贱物则背自然 , 贵人贱己则违本性 , 等物齐观 , 物我一体 , 顺势而行 , 借势而止 , 言行自然 , 则合于道矣!”老聃曰:“养生之道 , 在神静心清 。 静神心清者 , 洗内心之污垢也 。
心中之垢 , 一为物欲 , 一为知求 。 去欲去求 , 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 , 则动静自然 。 动静自然 , 则心中无所牵挂 , 于是乎当卧则卧 , 当起则起 , 当行则行 , 当止则止 , 外物不能扰其心 。 故学道之路 , 内外两除也;
得道之人 , 内外两忘也 。 内者 , 心也;外者 , 物也 。 内外两除者 , 内去欲求 , 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 , 内忘欲求 , 外忘物诱也 。 由除至忘 , 则内外一体 , 皆归于自然 , 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 , 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 , 亦是欲求也 。 除去求道之欲 , 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 , 则大道可修矣!”老聃道:“养生之经 , 要在自然 。
动不知所向 , 止不知所为 , 随物卷曲 , 随波而流 , 动而与阳同德 , 静而与阳同波 。 其动若水 , 其静若镜 , 其应若响 , 此乃养生之经也 。 ”南荣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