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品出了汪曾祺的味道(附原作)( 二 )


《囚笼》的开头是这样的,“有时,哈米德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已经在这小店里待了很久很久,而且将会在此度过余生。”也是看起来平平淡淡,毫无出奇之处。
但空间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人物的形象也一下浮了起来。
短篇小说!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品出了汪曾祺的味道(附原作)
文章插图

哈米德是一个最底层的黑人移民,在一家边远小卖铺里替老板看店度日,寂寥的生活因为一个女孩的光临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女孩的到访,让哈米德整个人从蒙昧中苏醒了过来。“等到猛然清醒过来,才觉着像是有一只大手正掐住他的喉咙,把他从地上拎起来。”
古尔纳的作品翻译查明建,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学科带头人、英语学院院长、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主任,是典型的学院派。翻译古尔纳的作品,能够还原出精髓来。尽管我们面对的是翻译后的作品,但古尔纳抓人的文学素养,还是轻松能够击中人心。
对于哈米德的情窦初开,古尔纳写道:“她是一个有魅力的姑娘。不知道为什么,当他站在那里想着她,看着她消失在夜色中时,开始厌恶起自己来。她完全有理由鄙视他。他的身上和嘴里都臭烘烘的。”
也是几句话,就将处于爱情跷跷板底端的哈米德彻底写活了。他的自卑,他的仰望,他的渴求,都在文字之中浮现出来。
说是爱情,其实是哈米德的一厢情愿,是他的单相思。女孩每次来店里购物,不过是对他浅浅一笑,或者与他只有一点简单的对话。但是,只能想起这个名叫茹基娅的姑娘,哈米德的心里就泛起层层热浪。
短篇小说!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品出了汪曾祺的味道(附原作)
文章插图

“晚上关了店门以后,他就站在后院卧室的门廊上。那个时候,街上空荡荡、静悄悄的,与白天的喧嚣不宁截然不同。他时常想起茹基娅,有时还会轻声呼唤她的名字,但想她只会让他更觉得自己孤单和肮脏。他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是怎样打量他的,又是怎样在夜色中离去的。他想摸摸她·······多年来没有亮色的生活使他变成了这个样子,他想,以至于现在会望着这个陌生小镇的街道,幻想着一个并不熟悉的姑娘成为他的救星。”
有了女孩的出现,甚至让哈米德打开了心扉,去做一些之前他从来不敢做的事。
尽管是小卖铺的店员,但他从来没有单独在夜里外出过,甚至小店紧靠着大海的事实,他都不知道。而心里有了女孩,哈米德终于鼓足勇气,去探索小店之外的区域,来到大海边。进而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里同样是一个靠近海边的地方。爱情,赋予人力量,诚然如此。
“海水的气息一下子勾起了他对父亲家乡的回忆。那个小镇也是在海边,他曾经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沙滩上、树荫下玩耍嬉戏。”
变化就这么来了,整个世界对于哈米德都变得不再一样。
短篇小说!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品出了汪曾祺的味道(附原作)
文章插图

“不管怎样,他总算迈出了第一步,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打那以后,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关上店门、看过法吉尔之后,都会去岸边溜达一圈。法吉尔对此很不满,抱怨哈米德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但哈米德没有理会。他不时看一下过路的人们,但他们个个行色匆匆,从来不看他一眼。白天,他会留意那个让他的生活有了念想的姑娘。到了晚上,他就想象自己和她在一起的情景。当他慢慢走到静悄悄的道上时,便会幻想他们俩在一起,说说笑笑,有时她还会俏皮地把手搭在他的脖子上。”
他们个个行色匆匆,从来不看他一眼。行文之中,冷不丁的一句话,不经意间就将哈米德身为社会最底层人士的身份给透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