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er|王炎|为何爆火的是《鱿鱼游戏》而不是《沙丘》?( 八 )


另外一个讨论点是东方主义的色彩 , 张艺谋的电影就特别典型 , 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我的父亲母亲》《红高粱》等等 , 其实这些影片里有一种建构或者一种用力 , 就是认为这个东西是独特的 , 它能成为电影中的独特符号、色彩和风格 。 一旦导演拍这种东西 , 其实是在给自己贴标签 , 就是“我在拍中国电影”或者“我在拍中国文化” 。 某些东方爱好者或者中国爱好者会很欣赏这种电影 , 因为他找到了他想找的中国以及中国相关的符号;但是对比如美国中下层观众而言 , 他才不想看这些 。 如果你拍最基本的东西 , 血腥的 , 充满反转的 , 它能打动所有的普通观众 , 我想这是韩国电影特殊的地方 , 他能深入到你的皮肤后边的骨头里去 , 让你不寒而栗 。 这种东西不能依靠比如说中国香港特殊的城市文化 , 中国内地的红高粱和黄土高坡 , 而是依赖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层面的东西 。
Warner|王炎|为何爆火的是《鱿鱼游戏》而不是《沙丘》?
文章图片

傅适野:很多人认为《鱿鱼游戏》火爆和疫情之后所有人面临的状况有关 。 一方面疫情之后大家都有点像被困在孤岛上 , 这部剧营造的场景和现实生活发生了某种暗合;另外 , 整部剧的设定其实是99%的人和1%的人的关系的问题 , 从2020年开始疫情加速了反全球化的过程 , 人们在看剧的时候很容易带入99%的人群中 , 设想自己和这1%的人的关系 。 但同时这部剧又提供了很安全的观影体验 , 你看的时候不会真的认为自己会像剧中人一样去参加游戏 , 最后丧命于此 , 我觉得这像是王炎老师刚才说的普遍状况里出现的新状况 。
王炎:《寄生虫》也是这样的 , 极少数人的富裕和极大多数人的贫困就是人类的普遍状况 , 它极有冲击力 , 而这个东西会不断地出现在各种影片之中 , 包括《雪国列车》也用相似隐喻的方式来谈这个问题 , 这些设定都是能让人移情和代入的 。
中国的电影和流媒体怎么样了?
张之琪:您觉得为什么中国拍不了韩国这样的电影?
王炎:从历史角度来说 , 先说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 , 首先他们的作品是高度风格化的 , 树立起了真正的中国电影、民族电影 , 这些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张艺谋和陈凯歌等人所建构的中国 , 也就是一个后殖民的中国、一个东方化的中国 , 同时又借鉴了欧洲的电影语言 。
我觉得张艺谋真的是中国电影的代表 , 先不说他好与坏 , 他确实代表了整个中国电影的走向 , 从《满城尽带黄金甲》到后来指导奥运开幕式、印象刘三姐 , 这其中有某种相通的联系 。 我一直在想他在拍什么 , 有点像综艺或者视觉奇观 , 我觉得这点对中国电影的破坏是挺大的——中国的电影越来越不像电影 , 更像电影版的综艺或者开幕式 。 大量的人都在拍这种热闹、无厘头、无逻辑、无故事的电影 , 这种电影大家喜闻乐见 , 确实有市场 , 而且投资人愿意投这种电影;但这些电影不是给影迷看的 , 而是给超市买东西的人休息和吹空调时看的 , 它在电影史中是不留痕迹的 , 因为它没有任何电影史的意义 。
另一类电影出自一些年轻导演 , 他们可能会从一些类型片开始尝试 , 比如《白日焰火》《解救吾先生》 。 这些导演知道电影工业想有真正可靠的发展 , 需要靠一些类型和商业的电影——我觉得艺术片可以让电影在较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 , 比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 , 但要让民族电影能够长足发展 , 真的要靠商业片——但这些尝试还是太凤毛麟角了 , 好多拍类型片的导演拍着拍着就开始思考人生、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