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灵魂:第三种国家通史( 三 )


不过 , 克罗对于“哀伤”的探讨显然多于“荣光”所占的篇幅 , 对西班牙的批评相当多 , 也相当严厉 。 我们经常见到的外国通史著作往往喜欢“隐恶扬善” , 这也可以理解 , 比如一个伊朗人写一本给外国人看的伊朗通史 , 往往更愿意突出伊朗“荣光”的一面 。 不过 , 窃以为 , 我们读外国历史 , 还是应当多读一些批判性质的作品 。 比如 , 我不愿意看一本通篇讲伊朗是多么伟大的文明古国的书 , 它的诗歌、细密画和建筑艺术是多么光辉灿烂等 。 我更愿意看一本分析伊朗的现代化为何失败的书 。 换句话说 , 还是少谈点“文明古国”“祖上阔过”吧 , 少贴金 , 少吹嘘 , 多谈点现实的困境 , 多正视大家各自的“缺陷” 。
从《西班牙的灵魂》里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克罗这个美国人对西班牙的热爱 , 尽管克罗毫不避讳地揭露和批判西班牙历史上的黑暗面(专制传统、宗教桎梏、思想封闭等) , 以及西班牙民族性(如果真的有“民族性”这种东西的话)的丑陋一面(爱吹牛、懒惰、散漫、沉醉于“祖上阔过”等) 。 比如下面的这些引用和评价 , 固然刺耳 , 我却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在西班牙 , 人人都积极进取地逃避辛劳工作 。 ”“手工劳动等同于地位卑下”“个别的西班牙人虽然杰出 , 但整体而言 , 西班牙人是一群在从未化解的歧异中 , 难以控管且不和谐的民众 。 ”
再比如克罗对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评价 。 腓力二世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君主 , 极其勤政和“负责任” , 接近很多人幻想中的那种专制“贤君” , 他赢得过许多辉煌胜利但又制造了许多灾难 , 所以历来大家对他褒贬不一 。 这样看的话 , 他倒是很像汉武帝 。 克罗对腓力二世的评价非常负面:“他盲目地遵从父亲那种充满怀疑的专制作风 , 深信自己是神圣的统治者 。 他的治国方法僵化、缺乏变通 。 在间谍活动和口是心非的游戏方面 , 他并非新手 。 他急于掌控一切 , 因处理枯燥乏味的政事而精疲力竭 。 ”
而对腓力二世营造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建筑群(地位大致相当于西班牙的凡尔赛宫) , 克罗也是毫不客气地发出酷评:“这里呈污浊绿色的反射池和摩尔花园的清澈流水有天壤之别 , 令人生畏的巨大花岗岩墙更像是巨大监狱 , 而非宫殿或大教堂……这个建筑就和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一样冷酷刚硬 , 像奏章之王(腓力二世)本人一样严肃忧郁 , 像16世纪后半叶的国王之心一样灰暗阴沉……缺乏想象力 , 又十分沉闷……”今天去参观埃斯科里亚尔的游客 , 大部分人应当是满怀赞叹的 , 埃斯科里亚尔一般被视为西班牙建筑艺术的杰作 。 而克罗对埃斯科里亚尔的负面评价大概是恨屋及乌 , 受到他对腓力二世的恶感的影响 。
克罗绝不是以一个来自富庶而文明的先进国家的“洋大人”的身份来居高临下地批评贫穷落后的西班牙 。 他对西班牙的态度更像是“哀其不幸 , 怒其不争” , 所以他对19世纪的西班牙杂文家和社会批评家拉腊(Mariano José de Larra)给予了富有同情心的评价 。 我觉得拉腊颇有些鲁迅的色彩:
拉腊发展出一种精辟、辛辣的风格……在许多文章中戳破西班牙夸张的吹嘘和自满 , 暴露出背后枯干的实体 。 他说:“在马德里写作 , 让人哭泣 。 ”这是因为 , 为西班牙人写作是在浪费墨水和灵魂 。 国家的任何缺陷都逃不过他的笔尖:法国式纨绔子弟的势利主义 , 虚假爱国主义的粗鄙本性 , 众所周知的西班牙人的懒散 , 想要靠欺诈过上老式流浪汉生活的普遍欲望 , 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落后 , 理想主义在西班牙的徒劳无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