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三 )


长大了 · 我便成了你
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文章插图
林友声指挥乐团演出
一转眼,小潘老师退休了,小潘也早成了老潘。不过,潘旭炜却仍在为乐团奔忙,不得空闲。南模乐团成立时,作为校办主任、音乐老师,小潘老师接过日常管理重任。“创业”初,暑假集训,学生来自各区各县,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老师和同学就一道睡在教室的水门汀地板上,没有空调没有蚊帐,学生们苦中作乐,把嗡嗡的蚊子声当作抒情小夜曲。寒假集训时,男生调皮晚上捣蛋,小潘老师就睡到男生宿舍去“镇宅”。后来,乐团学生与家长闹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双方情绪激动,一度失控。半夜12点,一通电话打到小潘老师这里“场外求助”,她二话不说出门调解,学生一看到老师,便低下了羞愧的头。乐团师生的感情,自是不比寻常。
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文章插图
每一次演出的乐谱都被整理保存 华心怡摄
乐团排练厅外的墙上,罗列着历届优秀毕业生的图文介绍。乐团首届团员焦浩榜上有名,2001年毕业后她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之后在上海爱乐乐团担任大提琴演奏员。焦浩是潘老师的学生,“在乐团这些年,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比其他学生获得了更多开拓眼界的机会,每个人都很开心,很自信。哪怕毕业了,大家还是会经常回去看看老师,乐团经历是我们个人成长中最珍贵的一部分。”每届高三,大约二十名乐团成员,总有三四人考入上音。有同学经过,冲着焦浩打招呼:“焦老师好。”原来,在爱乐乐团工作七年之后,她下决心回到南模校园做一名老师,当真是,长大了,我便成了你!陈宏观视此为学校的一段佳话:“为了回学校,我们焦老师还特地去考了高中教师资格证。交响乐只是切入点,作为美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带给我们学生的变化却是方方面面的。”
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文章插图
朱歆怡在演出中
参加30周年音乐会的,还有研究生在读的老团员朱歆怡。“曹爷爷一直说交响乐无业余,所以对我们也非常严格,正是因为这些年在乐团的积累,现在我参加各个演出试谱都很快。”朱歆怡如今也在琴行教小提琴,“希望能够把当初乐团带给我的快乐,也带给更多喜欢音乐的孩子。” 不管你是不是乐团成员,交响乐已成为每个南模孩子身上的印记。高一迎新生交响音乐会、“走近交响乐”校本课程、艺术节交响乐专场,高三毕业音乐会,还有每学年都会变化的交响乐上下课铃声……
小潘!纪实 | 南模乐团,青春之歌一奏三十年
文章插图
学生们在演出中
乐团所传递的,何止是音乐的美妙?还记得那些“共同度过”吗?你们一同去嵊泗演出,司机迷路,开了整整七个小时,孩子们说,不放弃。晚上九时,音乐会启幕,听,音乐在流淌;你们的新生音乐会,演奏到一半,突然停电了,漆黑一片。曹爷爷一个指令,音乐照旧如泄。看不见乐谱,看不到指挥,但你们的自信,一直都在;你们的澳大利亚国际青年节,各国学生都在较劲,掀起高潮一波又一波,一曲《梁祝》倾倒众生,化蝶的故事在异乡或许无名,但你们的诠释却让人动容。用西方的酒器装容东方的佳酿,中国故事,你们讲得如此动听。
真的,30年后回望,所有的摸索,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坚持,其实都是为了最初始也最纯粹的主张——用真善美勇,撑起一代又一代人。(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