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文化合肥│拜月、摸秋……你还记得多少?( 二 )


随着时代变迁 , 很多民俗事项生存的条件不断改变 , “摸秋”这项有趣的中秋习俗也日渐式微 , 只有少数地方少数人还乐此不疲 。 由于中秋正是秋收时节 , 各种作物相继成熟 , 今天的人们常在中秋节举办各种丰收活动 , 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中秋的活动既有人情和谐之美 , 亦有田园风情之乐 。
02
【拜月|文化合肥│拜月、摸秋……你还记得多少?】舞草龙、打火把热闹了中秋之夜
“伙伴们 , 快出来扎草龙 , 一起耍草龙嘞!”几十年过去了 , 幼时玩伴的呼喊声还总在李家莲脑海中回响 , 令她无比怀念再也回不去的欢乐岁月 。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 因此 , 中秋不仅仅是团圆的日子 , 也是一个丰收的节日 , 人们的许多庆祝活动都与之有关 , 玩草龙正是由此而生 。 在巢湖流域 , 玩草龙不但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庆贺和祈求 , 也是人们精神上的欢乐洗礼 。
“玩草龙 , 顾名思义 , 就是用稻草扎成的龙 , 人们敲锣打鼓耍着玩 , 和过年舞龙的形式很像 。 ”李家莲是巢湖民歌国家级非遗传人 , 对于巢湖流域的民俗也有一些了解 。 她介绍 , 舞草龙原是乡间祈神驱瘟和防火求雨的活动 , 后来逐渐成为中秋丰收之时的庆祝、祈福活动 , 有祈祷风调雨顺、健康幸福之意 。
拜月|文化合肥│拜月、摸秋……你还记得多少?
本文图片

(示意资料图)
中秋扎草龙是村里的头等大事 , 往往要全村老少齐齐动手 。 “草龙”看似简单但实则复杂 , 其主要取材于稻草、竹篾、木头等 。 扎草龙时 , 一般要按照龙头、龙身、龙尾的顺序来扎 , 先用稻草扎成龙头 , 再以稻草捆成一束一束的 , 连成龙身 , 最后以一段由粗到细的稻草束做龙尾 。
所有的工序中 , 龙头的构造最为复杂 , 往往要好几个技术熟练的人来编扎 , 起码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 扎完了龙头、龙身、龙尾还不够 , 还要再编入龙须、龙角、龙眼、龙舌等 , 有些讲究的人还会精心做些龙鳞 , 这样 , 一条惟妙惟肖的“草龙”才能算是做好了 。
和“摸秋”一样 , 巢湖流域各地对舞草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
有些地方舞草龙的“主角”是儿童 。 “草龙的身子有好几节 , 个子高的大孩子们用木棍一人手擎一段 , 配以锣鼓 , 上下滚动、飞舞翻腾 , 壮观极了 。 我们这些年龄小、个子小的孩子 , 就只能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后面耍龙尾了 , 跑得气喘吁吁 。 ”王俊龙的童年也留下了许多舞草龙的欢乐记忆 。
但在很多地方 , 舞草龙是成年人的“狂欢” , 龙身上下都插满了点燃的蔑香 , 香龙所到之处均是大受欢迎 。 “舞草龙都是伴随着敲锣打鼓的 , 有时还会在龙的周边丢放炮仗 , 整条‘草龙’像是腾云驾雾一般 , 非常漂亮 。 ”王俊龙还记得 , 舞龙的动作有盘、滚、游、翻、跳等 , “跳龙门”“过龙桥”“拜四方”“走龙云”极为精彩 。
拜月|文化合肥│拜月、摸秋……你还记得多少?
本文图片

(图自三瓜公社)
曾经 , 与舞草龙同时流行于巢湖流域的 , 还有“打火把”的中秋习俗 , 同样是为了驱瘟疫、求平安、祈风雨等 。 “打火把”和舞草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是将燃烧的火把接在一起 , 远远看去就像是腾空飞舞的火龙 , 映衬着天上的月光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
不过 ,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 , 舞草龙、打火把这样的中秋习俗渐渐改变了原有之意 , 取而代之的是流程简化、物品升级的新形式 , 更加安全新颖 。 “不管形式如何 , 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这或许也正是传统民俗的魅力和意义 , 希望这些蕴含美好之意的民风民俗能长久流传下去 。 ”李家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