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考古百年记|千年历史之谜,阳关古址今何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历经千年至今仍被大家所传诵 。“西出阳关”里的“阳关”,历史上这么赫赫有名,到底在哪里呢?
“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后,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具体负责实施 。“历经几年的野外作业的艰辛,多次攀爬阿尔金山,基本活动面都在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到过海拔4600米的山顶调查烽燧……我们虽然没有找到能证明、解释阳关关址的直接考古证据,但是我们把所有与阳关有关的考古遗存都几乎调查到了……”此次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项目的负责人在文中写道 。
阳关|考古百年记|千年历史之谜,阳关古址今何在?
文章图片
玉门市 昌马乡天生桥烽燧调查现场
阳关这个地方,长期以来代表着汉王朝的边界 。二千多年前汉武帝为经略西域,设立武威、酒泉、张掖和敦煌四郡,同时设立阳关与玉门关,用以扼守中原和河西的大门 。由此,阳关既是从汉王朝到西域的边界,也成为汉王朝疆域鼎盛的标志 。
阳关之谜
阳关之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敦煌郡龙勒县条,班固注“(龙勒县)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 。”《汉书·西域传》:“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 。颜师古注引三国魏书中书监孟康云:“二关皆在敦煌西界” 。又《汉书·西域传》载:“出阳关,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 。从记载看,阳关距离古长安城大约有4500里,这是汉朝对阳关较为早期的记载 。
汉代之后的“阳关”,虽然也有史书记载途径此处的高僧、使者,但真正的“阳关”只是存活在文人的笔下而已 。
在唐代的地志文书中,阳关的位置似乎被记载的更为详细了,大体是以寿昌城为起点,一说城西六里,一说城西十里,其实已是不知具体所指了,所以记载模糊不清了 。《元和郡县图志》载:“阳关在县西六里,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旧唐书·地理志》、《括地志》及宋代的《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等也记载相同 。而在《新唐书》卷四十三《地理志》引贾耽《边州入四夷道里》载“自沙州寿昌县西十里,至阳关故城”,可知自唐宋以来,二说并存,是非莫定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1900年出土、现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东方写本部的编号P.5034《沙州图经卷五》载:“阳关,东西廿步,南北廿七步 。右,在县西十里 。今见破坏,基趾见存,西通古于阗等南路 。以在玉门关南,号曰阳关 。”,今《沙州图经卷五》出土于敦煌,其所记阳关位置、里程、规模及数据,言之凿凿,可否作为定论,是非能否决断,尚待研判 。
五代时《寿昌县地境》及《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只记玉门关不再记阳关,可能表明阳关在五代时已毁尽或全被沙埋 。
【阳关|考古百年记|千年历史之谜,阳关古址今何在?】清代之前,除了地志文书之外,阳关已经不为人知 。清代乾隆皇帝问大臣们阳关所在,竟有以新疆“阳巴尔喀逊”以对 。乾隆亲书《御制阳关考》中明确提出:“阳关、玉门关均在党河以西 。阳关西而偏南,故有阳名,详核形势正应在今党河西南与红山口附近” 。清高宗御制“阳关考”将阳关比附在红山口(今敦煌市阳关镇阳关景区东侧山口),清代有关阳关的争议暂告一段落 。
地方志记载说在“古董滩”,最早是出现在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记》中,记为“古铜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