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流之父”米哈里去世:快乐还不足以让人生卓越丨逝者( 三 )


人类有一个超大的意识系统 。 意识系统需要秩序 , 其无序时人们会焦虑、烦躁 。 生理欲望需要满足 。 但无论欲望满足上欠缺、适当还是过度 , 都与意识系统中的秩序较少关联 。 而“好的生存状态” , 英文直译为well being , 就是幸福的意思 , “好的生存状态”要兼括生理满足与精神系统中的秩序 。 后者如何获得 , 是米哈里写作本书的目的所在 。 米哈里不是从寻常视角去讨论内心的秩序 , 而是从大自然的秩序之起点开讲 , 即熵与反熵 。
负熵与精神熵
大自然中的大多数运动包含能量转换 , 所以热力学的两个定律是最基础的理论 。 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 , 即发生的只是转移 , 总能量不增不减 。 若一个中间被隔开的容器中 , 一边装有热水 , 另一边装有凉水 , 发生的只能是热水的温度下降 , 凉水的温度上升 , 不可能相反 。 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关注的 。 其主要内容有三:第一 , 凉的物体不可能向热的物体传递热量;第二 , 能量转化中必有损耗;第三 , 在自发过程中 , 浓度趋于扩散 , 结构趋于消失 , 有序趋于无序 。 无序的量度被称作“熵” 。 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 , 都是熵增加的过程 。
生命现象是个奇迹 。 它将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 , 并从无序中发展出有序 。 薛定谔以物理学家的眼光看到了大自然中的这个反例 , 称之为“负熵” 。 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 。
米哈里借鉴上述思想提出了“精神熵” 。 他认为 , 资讯对人们意识中的目标和结构的威胁 , 将导致内心失去秩序 , 就是精神熵 。 米哈里说“精神熵是常态” , 好可怕呀 。 在他看来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 , 他称之为“心流” 。
我称这本书为奇书 , 因为它内容新奇 , 还因为它很难归类 , 既有科学的成分 , 似乎也有哲学乃至形而上学的味道 , 可能是因为作者讨论了一些本质的、科学还难于进入的问题 。 但是本书中的奇思妙论 , 不是基于玄想 , 而是调查 。
作者和他的小组访问了职业、学历各异的男女老少 。 让每个对象佩戴一个电子呼叫器 , 为期一周 。 呼叫器每天不定时呼叫8 次 。 呼叫器一响 , 受测者就要按照满意度的等级 , 记录当下自己的感觉 , 并记录当下从事的活动 。 这些分析记录超过十万份 。 故最优体验发生于何种活动中 , 是大规模调查的结果 。 甚至“心流”一词也非作者自创 , 而是多数被调查者描述他们的最优体验时所用的词汇:“一股洪流带领着我” 。
米哈里这样概括心流的成因和特征 。 第一 , 注意力 。 他说:体验过心流的人都知道 , 那份深沉的快乐是严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换来的 。 第二 , 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 。 那目标是什么不要紧 , 只要那目标将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 第三 , 有即时的回馈 。 第四 , 因全神贯注于此 , 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 。 第五 , 达到了忘我的状态 。
他举出一些典型的角色及其行为 , 诸如攀岩选手、外科医生、诗人、剧作家 , 来说明心流 。
一位攀岩选手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 , 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 。 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 , 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自我 , 回顾你所做的一切 , 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 。 它带给你一种狂喜 , 一种自我满足 。 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 , 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 , 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 ”
外科医疗的性质决定了它是最能集中注意力的 。 很多外科医生表示给多少钱也不干医院其他科的工作 。 他们认为:内科治疗常常看不清目标 。 神经科的目标更模糊 , 常常十年才能治好一个病人 。 除了目标清晰 , 外科的诊断与手术中会不断得到回馈 , 以评估进展 。 明确已获得的进展 , 与全神贯注地继续工作密切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