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灾情之后,让人揪心的除了灾民的生活,还有山西古建筑( 四 )

唐代$灾情之后,让人揪心的除了灾民的生活,还有山西古建筑
文章插图
龙门寺大雄宝殿
殿前的金代山门朴实无华,或许是白山黑水间自带的质朴,与同样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元代建筑相似,只带一些粗犷之风,却自有动人之处。燃灯佛殿位于大雄宝殿的后进,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拱疏朗,肥厚敦实,每一根梁每一根柱每一条椽都是原生态的原木形状,稍加砍制便使用。木头还保留着原来的身姿与面貌,这种未经雕饰的美,也暴露出“年华果腹”的老迈。寺内其余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建,从五代到北宋到金元再到明清,这之间跨过了700年左右的光阴,巍巍太行把所有的大气磅礴和气宇轩昂都凝固在了这条浊漳河谷里,定格在那些静默不语却留住时光的建筑群落之中。
晋东南古建数量居首
“晋东南”泛指如今的山西省东南部地区,包括如今的晋城(古泽州府)、长治(古潞安府)两个地级市。在我国早期古建筑调查中,宋金两朝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现存145处,而晋东南这一地区就占有68处。一榫一卯,一砖一瓦,一部《中国建筑史》,让发现中华早期建筑的序幕,在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拉开。那些古老的营造法式,承载着古代工匠的匠心之美,晋东南的古建筑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年代之久足以令人震撼。
从泽州城区到青莲寺约20公里,往太行山方向一路东行,进入丹河河谷之后,沿河谷南下,于寂寂青山间远远便可看到青莲寺,那隐于莽莽太行深处的古刹飞檐,宛如尘世外的青莲净土,又如实现穿越梦想的红尘秘境。一条古道是古时从泽州前往青莲寺的进香古道,因为大部分与如今的晋张线及晋新高速重叠而被毁弃,独留下丹河河谷一小段至今尚存。古道青石铺地,从山坳间穿越而过,青石两旁林木苍翠,野花遍地,鸟鸣幽谷。
唐代$灾情之后,让人揪心的除了灾民的生活,还有山西古建筑
文章插图
青莲寺上寺秋景
青莲寺分为上寺与下寺两个部分,上寺也叫新寺,不过这个“新”字乃是相对于始建于北齐而言,虽说是“新”,现存建筑已是宋代以前的超级古寺。置身在青莲上寺的院落中,前方的释迦殿,身后的藏经阁,左侧的地藏楼,右侧的罗汉楼,随便留存下来的殿宇楼阁都是宋代原物。主殿释迦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木构梁架与斗拱铺作规矩整齐,劲道有力的斗拱端立柱头,如一朵朵神圣的青莲花,盛开在北宋元祐四年,四座宋构围合出一方小小的院落,仿若一方被时间彻底遗忘的存在。千年的风霜雪雨也曾掠过藏经阁檐角的角神,也曾掠过释迦殿雄壮的斗拱,也曾掠过院子里经幢投下的剪影,却掠不过时光下苍老的斑驳。
唐代$灾情之后,让人揪心的除了灾民的生活,还有山西古建筑
文章插图
青莲下寺全景
青莲下寺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史载慧远法师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续建,形成现在的规模。下寺规模不大,现存建筑有正殿和南殿,原有的东西配殿仅存基址,东侧有明万历二十四年建造的砖结构藏式八角形舍利塔一座,西侧院外有唐代法师灵塔。正殿也称弥勒殿,面宽三间,为后世复建,但庆幸的是曾经的殿虽然被毁,但方形佛坛上唐代彩塑弥勒佛、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和供养人六尊彩塑现存,他们是青莲下寺最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断梁”撑起中佛殿
从晋城到高平,一路山峦连绵,河道纵横。这片土地是炎帝的故里,也是长平之战发生地。金戈铁马远去,精美宏伟的古建筑在这片遗址上伫立着,沧海桑田,历史的轮替在这里悄无声息的演绎。偏僻的小岗上,崇明寺寂静的矗立,崇明寺为二进院落,由南至北现存天王殿、中佛殿、后大殿及东西廊庑,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其中,中佛殿现存建筑为北宋早期原物,是崇明寺建筑的最精华,也是高平市现存最早的宋代古建筑。中佛殿矗立至今的原因,只因为一根“断梁”,“断梁”怎能撑起一座古建筑且历经千余年?这听起来非常匪夷所思,跨进中佛殿的殿宇,谜底便可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