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何俊评《经学与实理》丨圣贤人格的身体基础( 二 )


【经学|何俊评《经学与实理》丨圣贤人格的身体基础】由于上述两个基本特点 , 因此家星此书胜义迭出 , 这里也只举一例以见之 。 朱子四书学的重要思想贡献是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与《四书》新经典系统合二为一 , 将道统的思想牢牢地建立在经典之上 。 依据这一道统 , 孔子以下 , 曾子是一关键 , 他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作出了“忠恕”的解释 , 从而笼断了对孔子精神的传承 。 随着《四书》新经典系统的确立 , 这一道统便成为不容置疑的确信 。 但实际上 , 这一认定 , 在朱子当时便引发陆九渊与叶适的纠偏与攻错 。 陆九渊强调颜回与孟子的结合 , 才足以传承孔子的精神;叶适更是力破曾子对夫子之道作忠恕的解释 , 以为只是曾子的自以为是 , 而并没有获得孔子的认可 。 事实上 , 《四书》固然是彰显了孔子与曾子一脉 , 但朱子也照顾到了孔子与颜回这一脉 , 只是缺乏文本的支撑 , 遂使朱子对这一脉的表彰未得充分显现 。 平实而论 , 这既有《四书》经典系统带来负面效果的客观原因 , 也是世人读书体会不够细致用心的主观结果 。 家星对此作有专节表出 , 强调朱子在“克己复礼为仁章”的注释中 , 从“心法”的视角对本章作了深入阐发 , 指出经克己复礼工夫实现本体之仁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 , 从而使得朱子对孔颜一脉的表彰获得充分呈现 , 没有被显性存在的孔曾一脉所覆盖 。
《经学与实理:朱子四书学研究》对于朱子理学的阐扬集中在功夫论 , 这是近些年来研究包括朱子学在内的宋明理学研究的重要向度 , 其中尤以心性的形上分析为重 。 但我以为 , 在朱子四书学的形成过程中 , 完整的人的成长其实是终极意义上的追求 。 家星专辟第四章圣贤人格 , 坐实朱子四书学之目标 , 是颇具识见的 。 也许是受曾子、子思、孟子一脉的影响 , 对朱子四书学的圣贤人格目标及其功夫 , 容易偏入内卷的分析 , 而忽略首先作为身体而存在的人的把握 。 如果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中心来观察体会 , 尤其如此 。 但如果从朱子四书学的形成过程来审视 , 则容易发现朱子四书学关于首先作为身体而存在的人的思考 , 实是其思想中的重要观念 。 我尝专论《论孟精义》以见程朱理学话语的型塑 , 今将其中讨论“身体”一节移至此处 , 希望能进一步凸显这一问题 , 同时作为家星整体论述的一点补充 。
《论孟精义》虽然是一个言语编织成(woven)的文本 , 但却充满着人的形象 。 这不仅是因为全部言语客观上都具有着真实的言语主体 , 更是因为整个文本自始就把鲜活的人的形象放在了首位 , 即《论孟精义纲领》首论“孔孟气象” , 进而强调要由知言而见人 , 如程颢曰:“读其书便可以知其人 , 不知其人 , 是不知言也 。 ”并且最终落在自己的身上 , 即程颐所谓“切己”:“凡看《论》《孟》且须熟读玩味 , 须将圣人语言切己 , 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 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 , 终身尽多也 。 ” (《朱子全书》第7册 , 第16-17页 。 下引只注页码)然则 , 《论孟精义》中所呈现的人 , 又究竟是怎样的人呢?笼统地讲 , 他们自然是圣贤 , 或是希望成圣成贤的人 。 但圣贤又是怎样的人呢?请先看程颢几段描述:
1仲尼 , 元气也 。 颜子 , 春生也 。 孟子并秋杀尽见 。
2仲尼 , 天地也 。 颜子 , 和风庆云也 。 孟子 , 泰山岩岩之气象也 。 仲尼无迹 。 颜子微有迹 。 孟子其迹著 。
3孔子尽是明快人 。 颜子尽岂弟 。 孟子尽雄辩 。
4孔子为宰则为宰 , 为陪臣则为陪臣 , 皆能发明大道 。 孟子必得宾师之位 , 然后能明其道 , 譬如有许大形象 , 然后为泰山 , 有许多水 , 然后为海 , 以此未及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