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看叶底辨别茶叶品质,是高手还是“大师”?注意这4个细节就知道( 二 )


“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
换言之,蛤蟆背是在炙茶后出现的。
具体到今天的武夷岩茶中,因为在制茶焙火过程中,受持续升温的影响,岩茶毛茶内部水分大量散失,顺着叶脉通道,大量释放。
茶叶@看叶底辨别茶叶品质,是高手还是“大师”?注意这4个细节就知道
文章插图
像翻滚的火山岩浆,正咕噜咕噜冒着泡。
彼时,岩茶叶片上凸起的起泡点,遇上高温后固定下来。
虽说做出成品后,条索状的干茶上看不出明显的起泡凸起。
但经过冲泡后,这些凸起的泡点,会在泡开舒展的叶片上清晰展露。
这便是蛤蟆背的来源。
对岩茶而言,焙火程度足一些的茶,蛤蟆背较为明显。如果是轻火、中轻火的茶,那么,蛤蟆背的分布并不起眼。
茶叶@看叶底辨别茶叶品质,是高手还是“大师”?注意这4个细节就知道
文章插图
既如此,蛤蟆背的凸显,能证明岩茶品质好坏吗?
未必。
因为,蛤蟆背的出现,能证明一款茶的焙火程度较高。
但无法证明,它的山场到底正不正?发酵是否到位?做青是否做透?是否香气寡淡,汤感薄?
蛤蟆背明显,不能代表岩茶品质卓越。
只有喝起来有香、有水、有韵,才是优质岩茶的典范!
茶叶@看叶底辨别茶叶品质,是高手还是“大师”?注意这4个细节就知道
文章插图
《4》
误区三,红茶的叶底碎张多,品质不好?
之前遇到一个新手茶客,她提到一点困惑。
“咦!怎么红茶在泡开后这么碎?几乎没几片完整叶子。”
当时,村姑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向她求证,她泡的是什么红茶?
据茶友的说法,那罐子红茶是朋友从国外带来的,包装上全是外文,自己也看不懂,不过喝着味道还行。
这就不奇怪了!
因为那罐红茶,大概率属于红碎茶。在制茶过程中,专门经历了揉切、切细、切碎等步骤,几乎看不到完整的叶片,也是在所难免。
茶叶@看叶底辨别茶叶品质,是高手还是“大师”?注意这4个细节就知道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在六大茶类里,红茶的发酵程度较高。
制茶时,为了更好促进发酵,少不了揉捻/揉切等步骤。再说得具体些,经过揉捻后,红茶雏形是条索状的,而经过揉切后,红茶雏形是碎片状的。
正确理解红茶的发酵,茶友们大可代入打苹果泥。
将适制红茶的茶青原料采下后,鲜叶们要先经历一段时间的萎凋,接着要像揉面团那样,将植物细胞揉裂揉碎,用专业术语来概括,即是揉捻和揉切。
此时,叶片细胞在破碎后,没一会就会在氧分子的影响下,转变成褐色。
茶叶@看叶底辨别茶叶品质,是高手还是“大师”?注意这4个细节就知道
文章插图
好比是,切开的苹果更容易因为氧化影响,导致褐变。
这个时候,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大量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甚至茶褐素等。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是红茶重要的特征性成分,是形成“红叶红汤”品质的关键。氧化发酵程度适中的红茶,更能呈现出色的品质。
考虑到红茶工艺的特殊性,再加上,干茶属于易碎品,不可能没有一丝碎叶,在看叶底时,不能太过苛求它的叶片完整度。
尤其是对红碎茶而言,诸如“叶底碎张多”之类的评语,根本就有失公允!
茶叶@看叶底辨别茶叶品质,是高手还是“大师”?注意这4个细节就知道
文章插图
《5》
鉴茶时,对叶底的认识要形成系统解读。
究竟,什么样的叶底才算好叶底?
为避免断章取义,看叶底时看岔了方向,这里为大家总结了四看叶底的要点。
其一,好茶的叶底要有光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