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紫禁城里最早的火灾及原因分析

紫禁城里最早的火灾及原因分析
周 乾
一、火灾概况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今故宫博物院前身) ,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 在明清时期是皇帝执政和生活的场所 。 紫禁城包含建筑上万间 , 防火极其重要 。 紫禁城在历史上遭受过多次火灾 , 而最早的火灾则是明永乐十三年(1415)的午门火灾 。 明代官员沈德符著所撰《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九之“鳌山致火灾” , 其中载有“鳌山灯火 , 禁中年例 , 亦清朝乐事 , 然也有最出意外者 。 如永乐十三年正月之壬子 , 鳌山火发 , 焚死多人 , 都督马旺亦与焉” 。 相应的 ,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有类似记载:“壬子夜 , 午门外灯山火 , 有仓卒不及避而死者 , 都督同知马旺预焉 。 ”也就是说 ,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晚上 , 午门外的鳌山灯着火 , 很多人被火烧死 , 其中就包括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 , 从一品)马旺 。 由于当时在南京也有午门 , 且北京紫禁城尚未完工 , 因而上述文献并未注明火灾究竟发生在哪个午门前 。 清代官员张廷玉等人所撰《明史》卷二十九载有“(永乐)十三年正月壬子 , 北京午门灾” , 可说明此事发生在北京午门(图1) 。 不仅如此 , 《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一载有马旺的生平事迹 , 且马旺临终前是在北京做都督同知 , 可再次说明此次火灾的地点是北京午门 。 尽管紫禁城整体建筑群尚未完工 , 但午门主体结构应该已建造好 , 永乐帝朱棣率众官员登午门城楼 , 并赏鳌山灯会的可能性很大 。 由上可知 , 明永乐十三年的午门火灾为紫禁城内最早的火灾 。
北京紫禁城|紫禁城里最早的火灾及原因分析
本文图片

图1午门南立面
二、火灾原因
午门火灾的原因与当年元宵节的鳌山灯会密切相关 。
“鳌”是古代传说中的大龟或大鳖 , 其造型在明代以前为龟形 , 明代起为头尾似龙 , 身似陆龟(图2) 。 鳌在古代神话中有补天的作用 , 如南宋政治家王十朋等人所编《东坡诗集注》之卷十七载有“女蜗炼五色石补天 , 断鳌足以立四极" , 意思就是女娲用五色石补天 , 用鳌足来顶天 。 鳌还有戴山之本领 , 如先秦哲学家列子等人所撰《列子》卷五载有“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 , 意思是北海之神禺强奉天帝之命 , 使用了十五只巨鳌来驮伏五座神山 , 三只鳌为一组 , 六万年换岗一次 。 此外 , 鳌本身的造型为圆背平腹 , 这与我国古人认为的“天圆地方”宇宙模型相似 。 鳌的造型与其特有的“神力”结合 , 成为古人期盼国泰民安的吉祥物 。
北京紫禁城|紫禁城里最早的火灾及原因分析
本文图片

图2太和殿前的鳌
鳌山灯是我国古代元宵节(又名上元节)中体量最大、灯火最绚丽的灯 。 元宵赏灯是我国古代节令民俗 , 而鳌山灯就是把很多盏灯一层层由下往上叠起来 , 组成灯山 , 整个灯山的外形犹如一个巨鳌 。 这种灯山究竟有多大呢?南宋文学家周密所撰《武林旧事》卷二载有:“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 , 其高五丈 , 人物皆用机关活动 , 结大彩楼贮之 。 又于殿堂梁栋窗户间为涌壁 , 作诸色故事 , 龙凤噀水 , 蜿蜒如生 , 遂为诸灯之冠……上乘小辇 , 幸宣德门 , 观鳌山” 。 由这段话可知 , 宋朝的鳌山灯高达五丈(约16.5米) , 有五层楼这么高 , 不仅有各种机关 , 而且色彩斑斓 , 连皇帝都想去看 。 另国家博物馆藏明代宫廷绘画《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 其中有鳌山的内容(图3) 。 这座鳌山似乎并未完整地展示在图中 , 但从画中已呈现的内容来看 , 它至少有四层 , 每层约1人高 , 且布置有多盏不同样式的灯笼 , 且在二至四层灯笼之间 , 还有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等“上洞八仙” , 苏飞、左吴、田由等“淮南八公”造型 , 整个鳌山灯集宏伟与豪华于一体 。 事实上 , 明代的鳌山灯最多可达十三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