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丨再论比较的时代之儒学,亲近荀子的一种解读( 四 )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尊崇君主是传统儒家的一部分 , 但是绝对不是、也不应该是现代儒家政治哲学的一部分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序要求社会给公民必要的生存空间 , 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 。 在现代社会 , 这种对自由的生存空间的追求必须走民主的路 。 如果21世纪的儒家还在争论共和制和君主制的优劣 , 那这个争论的存在本身就是很可悲的 。
对于女性主义哲学 , 我主张儒家与西方关爱伦理学互相借鉴 , 互相充实 , 以既批判各个文化传统中存在的性别歧视 , 也反对西方的极端女性主义(李晨阳着 , 第三三─三四页) 。 最后 , 我坚信儒家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环境哲学 。儒家的环境哲学应该是既不同于西方的“环境保护主义”(conservationism) , 也不同于“自然保护主义”(preservationism) , 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天地人”三才哲学的新环境主义(李晨阳着 , 第9章) 。
如上各个方面 , 都属于发展具有当代特色的儒学理论 , 而不是以西方思想之是非为是非 。这些决不是“不惜”屈己以从人“以迎合各种并不足够深刻和彻底的问题意识”(李健君文 , 第五十一页) 。 恰恰相反 , 这些都是儒家哲学人在当代必须、也应该做的、有自身特色的探索 。 在具体观点上 , 儒学学者可以有不同看法 , 这事关如何发展儒学的大问题 。 我欢迎与儒家同道讨论不同的进路 。
李健君主张“大儒学”的概念 , 反对把儒学与道家、佛家割裂开来 。 这在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 。 同时 , 我们也不能回避儒学与道家、佛家的区别 , 不能把什么都囊括在儒家的范畴里面 。 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是开放的 , 相容并包 , 而从哲学的角度看 , 它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 一个什么都有 , 包罗万象的东西是没有自己特点的 。 既然儒道佛之间有着长期的互相渗透 , 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不同呢?
具体到儒道的区别上面 , 我不同意李泽厚先生对“儒道互补”所做的“互充有无”式解读 。 我认为 , 儒道互补不同于孔子和庄子之间的互补 。 孔子和庄子都是具体的个体思想家 , 其具体思想范围受时空的限制 。 而作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丰富和发展的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 儒道两家与个体思想家不同 , 它们不是固态的、片段式的 , 而是动态的、连续的 ,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 。 它们是由不同的思想支流共同汇聚而成的庞大智慧体系 , 且时刻处于发展中 。
一个传统中早期没有的价值 , 可能在后来被吸收进来 。 儒家道家皆是如此 。 不同的价值可以分别同时存在于儒家和道家两种道德体系中 。 道家可以接受仁义礼智[3] , 并对其做不同的解释(儒学内部也有不同的解释);儒家也可以接受清静无为[4] 。 各家并不是在绝对意义上反对彼此价值体系所推崇的某一特定价值 。 就价值追求而言 , 我们很难找到仅仅属于一家的价值 。 儒道的区别 , 至少在价值哲学方面 , 体现在两家的不同的价值优先性[5] 。 即哪些价值在各自的体系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
这也是我在拙作第二章所讨论的不同价值组合的问题 。 儒学必须在价值优先性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 。 所以 , 无论我们怎样推进儒学研究 , 儒学必须有其特色 ,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其当代的特色 。 发展有当代特色的儒学 , 就必须参考当代的人文环境 , 而当代西方思想是这个环境中的重要部分 。
张丽丽的文章[6]关注女性主义哲学的问题 。 当前性别研究和男女平等受到各界重视 , 国内儒学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有待进一步拓展 。 张丽丽以几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