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郑非评《什么也别说》︱北爱尔兰冲突的起因、变化及其冲击

社会|郑非评《什么也别说》︱北爱尔兰冲突的起因、变化及其冲击
文章图片

《什么也别说》 , [美]帕特里克·拉登·基夫著 , 熊依旆译 , 格致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 , 515页 , 82.00元

看书名 , 以为是一本小说 , 看进去 , 才知道不是 。 原来讲的是北爱尔兰冲突(1969-1998)年间发生的一起绑架/谋杀案 。 琼·麦康维尔 , 新教徒 , 天主教徒的妻子 , 十位孩子的母亲 , 1972年一天夜里 , 被一群蒙面人从家里带走 , 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 看这本书 , 就像在看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 , 悲伤、痛苦与紧张感扑面而来 , 还能听到时代浪潮的巨大喧嚣声 。
作者巧妙地通过分布在不同阵营的不同人物——爱尔兰共和军、平民与旁观者——的生活变化 , 讲述了北爱尔兰冲突的起因、变化以及它给几代人所带来的冲击 。 尤其有价值的是那些爱尔兰共和军成员自己的故事 , 他们的热情、痛苦与悲伤 , 这是前人所没有记录的 。
作为一个族群冲突的研究者 , 我一边看这本书 , 一边在脑海中用自己的知识与顺序将这些故事编织在一起 。
故事发生在英国北爱尔兰 。 1919年 , 一小批爱尔兰游击队/恐怖主义分子——爱尔兰共和军——在都柏林发动起义 。 在两年游击战争之后 , 英国决定妥协 。 根据条约 , 爱尔兰南部二十六个郡组成爱尔兰自由邦 , 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 北方六个郡 , 即北爱尔兰 , 是英国移民后代的地盘 , 作为一个特别自治政区保留在英国版图内 。
北爱尔兰有两种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 , 基本上是一比二 。 新教徒多半是英国移民后代 , 而本地爱尔兰人则是天主教徒 。 新教徒多半是商人、专业人士、富农和熟练工人 , 天主教徒则多是小农和非熟练工人 。 这里的人口 , 从独立以来 , 就很少有变化 。 原因首先是贫穷 , 无论是失业率还是个人收入 , 北爱尔兰都是英国最贫困的地区 。 同这种贫穷相对应的是本地萧瑟对立的社会气氛 。 因为无论是新教徒还是天主教徒 , 都感觉自己是处境艰难的少数群体 。 在新教徒这边 , 他们相当害怕被并入天主教徒占多数的爱尔兰 。 而在天主教徒这边 , 他们受到多数社群的排挤和歧视 , 通常无法获得较好的工作岗位 , 也很难在新教徒把持的各级行政与司法机关就职晋升 。 社会福利的分发也不公平——伦敦德里的居民主要是天主教徒 , 但房屋分配却倾向于新教徒 。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天主教徒生活在贫民窟中 。 在某些情况下 , 一家人中不得不有人轮流上街 , 以便空出床铺供其他人休息 。
还有件更让人沮丧的事情 。 社会调查显示 , 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其实都认为就业歧视是自然现象 , 他们都相信“人应该照顾好自己人”——在天主教徒控制的地盘也是不雇用新教徒的 。 与这种外部隔离与歧视相应的是 , 两个族群都以宗教和政治认同紧密团结起来 。 据估计 ,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 北爱尔兰新教徒出席教堂仪式的比例要六倍于英国本土 , 而百分之五十的天主教徒与其教会有非常活跃的联系 。
总之 ,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 , 北爱尔兰是一个高度分裂的社会 , 自己人和他人区分得清清楚楚 。
琼·麦康维尔是一位新教徒工人的女儿 , 因缘巧合同一位天主教徒相恋 , 这几乎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 , 他们的结合没有得到自己父母的赞同 , 琼的舅舅甚至为了这事痛打了她一顿 。 很自然 , 他们各自所在的社群也把他们看作异类 。 她的丈夫因为自己的天主教徒身份(尽管他曾经从军) , 被工厂解雇 。 每次新教徒的游行示威 , 都从他们家门前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