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影像上海艺博会|顾铮:民国时期的上海摄影现代性实践

【编者按】
疫情之下 , 第七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于11?3日至6?重回上海展览中心 。 本届博览会汇集国内外50余家参展画廊、机构与出版商 , 并致力于进?步挖掘、支持和提升来?中国影像艺术界的本土力量 , 展示其创造力的广度和多样性 。 除此之外 , 博览会更携手多家合作伙伴呈现多场兼具趣味与研究价值的主题展览 。 本专题民国时期的上海摄影现代性实践(原标题《海上灵韵:摄影现代性的追寻》)将在本届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展出 , 展览由复旦大学教授顾铮策展 , 以下是其为该展览撰写的文章 。
上海在中国现代摄影的发展进程中 , 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上海是摄影最早在中国上岸的地点之一 。 早在1852年7月14日的《北华捷报》上 , 就出现了英人摄影师的营业广告 。 而随着摄影向现实生活中各方面的渗透 , 人们对其所具有的娱乐性与文化消遣功能也给予了同样的关注 。 摄影成为了城市中产阶级展开交际的媒介 , 而活跃于都市的民间摄影社团也鼓励了摄影的这一社交功能的展开 。 中国第一个业余摄影团体 , 精武体育会摄学部就是于1913年在上海成立 。 之后 , 络绎展开的摄影社团 , 给上海摄坛平添了几分光彩 。
等到现代印刷技术能够将照片妥帖地、精确地转印到纸张上去并且大批量印刷后传播出去时 , 摄影更是如虎添翼 。 借助平面纸媒的传播 , 摄影图像成为了公众视觉消费的重要对象 。 经过摄影这一民主性媒介所生产出来的摄影图像 , 在传播了信息的同时 , 也时时启示、激励 其观看与消费者 , “你们也具有创造我的可能!”在这样的暗示与召唤下 , 与世界上其它地方的摄影爱好者与工作者一样 , 在中国也有许多人爱上摄影并且积极探索摄影的各种可能性 。 上海 , 则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摄影图像生产与消费场所 。
上海|影像上海艺博会|顾铮:民国时期的上海摄影现代性实践
文章图片

《海上灵韵:摄影现代性的追寻》展览海报
在上世纪前期 , 促成摄影大发展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 。 堆积于照相器材行的等待被感光、被印相与放大的感光材料 , 作为中产社交圈与奖励机制的摄影社团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多展览活动 , 充塞报摊的各种供消遣与发表照片的平面纸媒 。 媒介暗示与鼓励之下悄然形成的影像消费习惯 , 如看画报 , 上照相馆拍照 , 购买摄影画册或照片 , 去电影院看电影等活动 。 更奢侈一些的 , 包括了寻找、加入到建立自我身份认同的摄影俱乐部这样的社团交际活动中去 。 而更具精神性的探索是 , 本来根深蒂固却又面临停滞的艺术图像的生产传统 , 也在等待的新语汇与看法的再切入与激活 。 当然 , 最重要的是 , 对摄影感兴趣的人群的形成以及逐步涌现的摄影人才 。 在上海这样一个不畏新 , 追求新的城市 , 新就是为摄影新人的出现所准备的一个时代所提供的机会与借口 。
《海上灵韵:摄影现代性的追寻》这个展览 , 试图以摄影社团与个人风格考察的双重视角来审视民国时期主要发生在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摄影实践 。
上海 , 在经历了沧桑之后 , 早就面临了自己为何的召唤 。 摄影 , 在为上海型塑了历史形象的同时 , 也为上海的视觉文化传统提供了新的材料与案例 。
从摄影社团的角度看 , 这次展览以黑白影社、中华摄影学社(华社)、上海摄影学会、鹰社、南京美社等几个摄影社团为单元 , 展现当时摄影创作的活跃与繁荣 。
上海|影像上海艺博会|顾铮:民国时期的上海摄影现代性实践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