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三 )


我们今天讲的华夏文化 , 实际上“华”就是华山 , 华山下就是指的晋南豫西的考古文化 。 燕山玫瑰是指我们在展示里看到的庙底沟二期的陶器 , 苏秉琦先生认为像玫瑰花 。
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本文图片

“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中展示的庙底沟文化彩陶器
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本文图片

“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中展示的庙底沟文化彩陶器
“燕山龙”就是指的红山文化的玉龙 。 “大青山下斝与瓮” , 是指大青山下的朱开沟等的史前文化遗存 。 这两种器物是北方地区的器物 。 “汾河湾旁磬和鼓”就指的是陶寺文化 , 然后有曲村的晋侯墓地 。
朱秉琦先生讲的实际上是南方的仰韶文化就是延续庙底沟文化 , 有意思的是 , 因为“三岔口”做铺垫 , 才有所谓夏商周 。 总之 , 苏先生这四句诗告诉我们 , 夏商周对山西来说主要是夏 , 夏商周最后是一些周人 , 即陕西人来了 , 把山西占了 , 后来才有晋文公等等 。
这首诗也对应了本次展览的第一部分“文德幽明” , 这一部分呈现山西境内丰富的史前文明遗迹 。 在本次展览中 , 主要介绍了旧石器时期的丁村遗址、仰韶文化中期的山西夏县西阴村新时期时代遗址(又名为“西阴文化”或“庙底沟文化”)、仰韶文化晚期的中原龙山文化遗址等 。 在《书·舜典》中有“华 , 谓文德”的典故 , 而“文德”又代表礼乐教化 , 策展团队将本单元命名为“文德幽明” , 表现了山西在中华文明的诞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本文图片

陶寺文化 深腹斝
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本文图片

陶寺文化 陶鬲
展览的第二单元以“瑞节信玉”为主题 , 展示的多为龙山时代的玉器 , 种类有钺、带孔石刀、璧、环、琮等 , 制作精美 。 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厅中部展出的线刻神面纹玉戚 , 它代表了该龙山时代的工艺水平 。
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本文图片

龙山时代 玉神面
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本文图片

龙山时代 二联璜玉璧
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本文图片

(左)商晚期 玉鹰 (右)商 玉立人
山西|李零:|从文物看山西: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本文图片

龙山时代 玉圭
三、唐虞夏归于夏 , 夏商周归于周
夏商周不像我们以为的 , 仅仅是朝代的关系 , 它是三个不同的族和形成的文化板块 。
在下图中 , 我们可以看到有三条线 , 中国的青铜时代王都多半都是在35度线上 。 现在的石家庄、太原、榆林、银川这一带正好是一个跟北方来回拉锯的地方 , 今天我们都可以感到晋北和晋南是不一样的 , 陕北和关中是不一样的 。 中国所有的边镇都在41度线上 , 就是真正的农牧的分界线 。 所以古人就形容说夏商周是三分天下 , 陕西人从周板块打出来 , 出潼关、函谷关(三门峡以西就是函谷关 , 函谷关以西就是潼关 , 那是一个狭窄的出口)以后 , 就必须先解决夏板块 , 也就是山西 , 才能够夺取天下 。 一旦得到了这一块 , 就叫三分天下有其二 , 多数战胜少数 , 最后战胜商就是囊中取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