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李泽厚逝世,享年91岁

北京时间11月3日上午 ,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学生赵士林在社交平台发讣告称 ,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逝世 , 享年91周岁:“哲人其萎 , 沉痛告知 。 ”
李泽厚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 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 其著《美的历程》影响深远 , 美学哲思启蒙几代中国人 。
李泽厚 , 1930年6月生 , 湖南长沙宁乡人 。 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 1954年毕业后分配进入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晚年 , 李泽厚赴国外任教 , 曾任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客座教授 , 并被授予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等称号 。
其代表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 。
《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影响极大 , 从者甚众 。
20世纪90年代 , 李泽厚客居美国 , 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己卯五说》等著作 , 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 他提出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心理积淀说”、“情本体”、“偶然性(命运)”、“后马克思主义”、“儒学四期说”等观点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
李泽厚继1988年当选巴黎哲学院院士之后 , 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第二版) , 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 。 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
其重要著作《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 , 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 , 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 , 孟、荀从内、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 , 而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为部精神 。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则收录了李泽厚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 , 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 。
李泽厚的治学打通了哲学、美学、文学与历史 。 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的《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 , 畅销数十年而不衰 。 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曾赞道:“《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 , 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 , 一部中国文学史 , 一部中国哲学史 , 一部中国文化史 。 ”
著名学者易中天则认为 , “《美的历程》是可以当作艺术品来看待的 。 它充分地表现着李泽厚的艺术魁力 。 ”
2020年 , 南方人物周刊采访人员与李泽厚先生有过长时间的访谈 , 李泽厚先生把这篇文章视为自己面对媒体的最后一次访谈 。 他向读者告别 , 说 , 谢谢 。
以下为节选 。 全文请点击链接
叩寂寞而求音
对话李泽厚
思想史|李泽厚逝世,享年91岁
文章图片

1979年秋 , 李泽厚在北京十渡
谈往事
李泽厚:我首先来几句开场白吧 , 好不好?
人物周刊:您请说 。
李泽厚:我是多年不接受采访了 , 这次采访 , 我的确是犹豫了好一阵 , 我已经九十岁了 , 活不了几年了 , 我想也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 一些朋友讲 , 我的书 , 包括几十年的书 , 现在还有读者愿意看 , 一直有不少读者热情关注和支持 。 特别是有出版社相告 , 我的书在三线城市卖得很好 。 第一 , 我当时没想到像《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都是70年代的作品 , 居然几十年仍卖得不错 。 第二 , 哲学是否一定要写得玄奥难懂才能表达?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都提出了他们的反对 , 但他们的书仍然难懂 , 是否哲学的确需要如此?这是我没有弄清楚的问题 , 提出来请大家讨论 。 总之在这里 , 我最后要向读者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这算是告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