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冕|雅俗杂糅,既妙且真,周之冕《百花图卷》再现晚明美学风尚( 二 )


钩花点叶 , 既真且妙
现代的美术史学者提起周之冕 , 自然地想到画史上由他揭櫫的“钩花点叶”派 。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研究所所长、著名学者朱万章说:“‘钩花点叶’ , 又称‘勾花夹叶’ , 是指用勾染点簇描绘花鸟画的一种独特技法 , 既有工笔 , 也有写意 。 以前在绘画中有使用这种花鸟画技法 , 但其名称则源于周之冕 。 ”
周之冕|雅俗杂糅,既妙且真,周之冕《百花图卷》再现晚明美学风尚
文章图片

周之冕《百花图卷》设色纸本(局部)
五代时期 , 黄荃富贵、徐熙野逸 , 定下中国花鸟画两大主调 。 清张庚在《国朝画征录》里说:“周之冕略兼徐氏法 , 所谓钩花点叶是也” 。 意思是说 , 周之冕的画在钩斫敷彩之外 , 又带有徐氏的草草野逸之气 , 兼工带写 。 这是目前所能见到关于“钩花点叶”提法的最早的文献记载 。
又有王世贞记录道:“胜国以来写花草者无如吾吴郡 , 而吴郡自沈启南之后无如陈道复、陆叔平 , 然道复妙而不真 , 叔平真而不妙 , 周之冕能兼撮二子之长 。 ”明代的江苏是花鸟画的重镇 。 王世贞认为陈道复“妙而不真” , 陆叔平“真而不妙” , 周之冕“既妙且真” , 是很恰切的评断 。
“我们今天看他的画 , 确实也有这样的感觉 。 换句话说 , 他既有陈白阳、沈周式的笔墨 , 所画也形神兼备 , 没有写意画脱略形似的特点 。 ”著名美术史学者汤哲明谈道 。
周之冕|雅俗杂糅,既妙且真,周之冕《百花图卷》再现晚明美学风尚
文章图片

周之冕《百花图卷》设色纸本(局部)
陈白阳即陈淳 , 字道复 , 明代著名画家 。 白阳画风深受沈周影响 , 属水墨写意一路 , 以狂草入画 , 讲究文人气韵 , 笔简形具 , 顿挫跌宕 。 恽寿平在《南田手稿》中写道:“白阳山人用笔隽快 , 实开后世率易径路 , 为周之冕诸人滥觞 , 不可不辨 。 ”
汤哲明指出 , 周之冕钩花点叶的笔墨法正是继承自陈白阳 。 “他主要的变化是把陈白阳的笔墨色彩化了 , 这其中就有陆治的影响 , 也就形成了后来所谓的‘钩花点叶’派 , 继而启发了恽南田的没骨法 。 某种意义上 , 周之冕、恽南田合起来形成了江南设色花鸟画的传统 , 或者说是小写意花鸟画传统 。 ”
迥异于由白阳、青藤而八大、石涛前赴后继推动 , 在明清两代臻至巅峰的大写意花鸟画传统 , 小写意花鸟画清淡雅致 , 深受民间喜爱 , 产生了一批十分精彩的传世佳构 。
朱万章也表示 , 周之冕直接开启了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 。 清以后直至近现代 , 受周之冕影响的画家还包括王礼、任伯年、张书旂、王雪涛等 。 “如果我们把周之冕《百花图卷》放在明代花鸟画坛的大环境 , 以及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语境中来看 , 它的意义很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绘画的本身 。 ”
写生 , 但并非对花写照
除了嗜酒 , 周之冕还有一个爱好是蒔花养禽 。 他的“钩花点叶”技法是是重视写生的 , 日夕观摩 , “详其饮啄飞止及各种情态” , 落笔才能栩栩如生 。
胸无百花 , 怎作《百花图卷》?《百花图卷》上的近八十种花卉 , 是画家“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 常年在百花丛中细心留意 ,“耳鬓厮磨”的结果 。 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萧平说:“他是真正的写生 , 但并非对花写照 。 他用着多年观察、写生的积累 , 重组着四季百花 , 有聚散、疏密 , 有节律、起伏 , 有情意、趣味 , 更重要的是具备着勃勃生机 。 ”
这张画画在一张半生熟的纸上 , 不似徐渭完全用生纸 , 制造墨气淋漓的效果 。 萧平认为 , 在半生熟的纸上画小写意 , 更容易达到雅俗共赏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