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冕|雅俗杂糅,既妙且真,周之冕《百花图卷》再现晚明美学风尚( 四 )


明清时期 , 以花卉指代吉祥寓意 , 表达美好的理想、希望 ,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 晚明气息强健的市民文化 , 偏重逸乐的审美趋向 , 以及更为重要的——民间艺术市场的振兴和成熟 , 为百花图的流行提供了现实土壤 。
事实上 , 在明代江南地区 , 相当一部分无意仕途或仕途受挫的文人以卖书鬻画为业 。 唐寅在著名的《言志》诗里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 , 不为商贾不耕田 。 闲来写就青山卖 , 不使人间造孽钱 。 ”而在市场影响下 , 来自传统和民间的多种力量在美学场域里角力、奔突、冲撞 , 文人、院体、市民趣味错相杂糅 , 最终结出丰美的果实 。
汤哲明认为 , 周之冕的花卉画风格 , 实为明代商品化浪潮所锻造 。 百花图以及很多明朝时出现的鲜活题材 , 也都是商品化大时代的结果 。 “有要求以后就有了所谓的创新 。 明代社会商品化本质上就是平等化 , 推动了不同于传统贵族化趣味的艺术创新 。 ”
而杨丹霞指出 , 周之冕的作品立足于对自然细致入微、长久不懈的观察 , 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 “写意花鸟从沈周始 , 发展到陈白阳 , 更追求笔墨情趣 , 追求笔法的放达自由 。 陈白阳写生但要从形似的桎梏中跳出去 , 比沈周向前的跨度要大 。 而到了周之冕 , 他想往回拉一拉 , 把白阳那种脱略形似 , 甚至已经有些变形的花卉再拉近与现实物像间的联系 , 要找回写生所依托的‘形’ 。 感觉他是这样一个很踏实、很认真的画者 。 ”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黄茜